康熙皇帝为何废黜六世仓央嘉措?
有人说清朝出现了三个情圣,仓央嘉措,纳兰性德,贾宝玉。他们都与康熙帝有关。下面为什么网告诉你康熙皇帝为何废黜六世仓央嘉措?
705年,在斗争中获胜的拉汗向康熙皇帝汇报桑结嘉措ldquo;谋反rdquo;事件,同时狠狠告了六世仓央嘉措一状,说其不守清规,是假,请予ldquo;废立rdquo;。康熙皇帝准奏,并令押往北京予以废黜。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不负不负卿
仓央嘉措与纳兰性德:同一个时代的诗人
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1697年被选定为五世的转世灵童,自南迎接到,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1705年,在斗争中获胜的拉汗向康熙皇帝汇报桑结嘉措ldquo;谋反rdquo;事件,同时狠狠告了六世仓央嘉措一状,说其不守清规,是假,请予ldquo;废立rdquo;。康熙皇帝准奏,并令押往北京予以废黜。第二年,仓央嘉措解送京师途中,在青海湖边病死,时年二十三岁。可他遗留的诗歌有着非凡的生命力,至今还在传唱。
我想起那个时代的另一位短命才子,清初第一大词人纳兰性德。少年得志的纳兰性德,颇受康熙皇帝宠爱,成为御前一等侍卫官,陪伴御驾南巡北狩。康熙也爱读纳兰词,读得高兴了就赐给他金牌和佩刀之类礼物。可纳兰性德跟登上宝座的仓央嘉措一样,并不因荣华富贵感到幸福,却为个性受到束缚而郁郁寡欢,年仅三十一岁就因病辞世。纳兰词也跟仓央嘉措的情诗一样,被一代代青年男女传诵。作为基本上同时代却不相识的两位诗人,纳兰性德与仓央嘉措最相似的地方,在于一个ldquo;情rdquo;字,都是人间的多情种子,注重内心感受甚于世俗看法,把爱情看得高于功名或信仰。而爱情所必需的自由,与功利或教规难免冲突,这也正是他们终生惆怅并苦吟抒怀的原因。
以不自由之身渴望自由的爱,是加倍的折磨。过着别人羡慕自己却不喜欢的生活,难免会怀疑:是自已选错了路,还是路选错了人?更伤感的是,只能眼睁睁地与自己想走的路擦肩而过。
为了抵销在紫禁城里值班的紧张与压抑,纳兰性德选择北京西郊修造了隐居地渌水亭,节假与朋友诗酒唱酬。仓央嘉措更有勇气,白天端坐在布达拉宫,晚上还化装从后门溜出去,到繁华的市井寻欢,譬如在八廓街的酒楼幽会名叫ldquo;玛吉阿米rdquo;的姑娘,但天快亮了还得赶回宫中。他一定很艳羡那些可以光天化之下在大街上对唱情歌的少男少女,而自己的爱情,却只能ldquo;偷渡rdquo;与ldquo;rdquo;。虽然心目中有爱的对象,却注定见不得阳光,在重檐高墙的阴影下对着空气轻唱的,说到底只能算ldquo;一个人的情歌rdquo;。单相思强不到哪里。
布达拉宫,在别人眼里何其辉煌,可对于这个多愁感的年轻人,却笼罩着无尽的荒凉。别人以为他是主人,只有他知道:自己不过一个囚徒罢了。既是的囚徒,又是爱的囚徒,体会到的是双重的束缚与痛苦:ldquo;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与佛法的缘份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rdquo;
仓央嘉措
雅鲁布江,仓央嘉措的母亲河
也许每一条河流至少会孕育一位诗人。也许每一位诗人至少会爱上一条河流。汨罗江是屈原的母亲河。长江是李白的母亲河。黄河是杜甫的母亲河。那么,雅鲁布江呢?是六世仓央嘉措的母亲河。我这么说,似乎没有像别人那样尊之为,更多的是把他当作诗人。但这并不至于贬低他的形像。相反,是为了表明:仓央嘉措的情诗,使雅鲁布江成为一条爱的河流。
此刻,我正在从林芝赶往的路上,车厢里播放着天籁般的情歌:ldquo;在那东山上面,升起皎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庞,浮现在我心上。rdquo;当旋律回环上升的时候,一抬眼,与雅鲁布江大峡谷迎面相逢。江水滔滔,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淋湿了,我忘了喊它的名字,只想提醒自己:这不正是仓央嘉措的爱河吗?似乎还带有他的呼吸,他的体温。终于从纸上流到我眼前了。这条著名的河流,在此拐了一个弧度很大的弯,正如那位诗人,在天堂与尘世之间,令人惊叹的一次华丽转身。他在仰望天国花朵的时候,并没有忘掉一切,而是五味俱全地捧起记忆中情人的脸。这是诗人特有的大起大落。
同样是仰望月亮,同样是举头之后的低头,李白想起的是遥远的故乡,仓央嘉措想起的,则是故乡还要遥远的姑娘。那一瞬间,他原本应该平静如止水的心里,一定无法自控地拐了一个雅鲁布江更大的弯。这份解不开的纠结,至今还缠绕着他的诗篇。唉,这就是那个尘缘未了,只好以不了了之的情圣:心乱如麻,眼前的月光与耳畔的歌声也如乱麻。我们看见了他的无辜,他的无奈,他的无助,却怎么也帮不上忙。什么是诗?诗就是剪不断理还乱。什么是诗人?诗人的心里注定凡人有更多的疙瘩。
雅鲁布江啊,我宁愿相信:你是为了那位进退两难的诗人,而多拐了一个弯。一条不会拐弯的河流,不可能获得优美的体形。一位内心缺少矛盾冲突的诗人,不可能写出跌宕起伏的诗篇。同样,一段毫无难度的爱情,也很难成为传说,不仅使当事人,还使后世的听众牵肠挂肚。
仓央嘉措隐秘的情史,和他那九曲回环的河流一样,愁肠百结,作茧自缚。耐不住的呻吟,却幻化成情歌,破茧而出,超凡脱俗,仿佛仙乐飘飘。这个在爱情面前最不自由的人哟,反而唱出了最自由的爱情之歌。江水是遇到障碍才拐弯的,同样遇到障碍的诗人,只能借助吟唱,来渲泄不能自拔的痛苦,来完成想象之中的突围。
也许,他本人仍然被拦阻在原地,可他的歌声却绕道而行,绝尘而去,在后人的听觉里划出一道完美的弧形。正是情感上的障碍,带给诗人内心的波折。正是现实中的缺憾,铸造出艺术上的完美。
仓央嘉措的生命已结束了,可他的诗行还在无止境地流淌,让我目睹到一种转世之美。他的河流还在,他的情歌就还在。他的忧伤还在,那让他忧伤的人就还在,还在对岸等他。即使,那张望穿秋水的脸,已的变成空中的月亮。
雅鲁布江啊,再怎么奔流,也无法变成忘川。欲爱不能,欲忘不能,才是仓央嘉措的进退两难。一边是爱河,一边是忘川,把犹豫不决的诗人拉扯得好苦,折腾得好苦。身在此岸,可梦永远在对岸。
仓央嘉措作品
布达拉宫里的
ldquo;回到,回到布达拉rdquo;,只要听过郑钧的这首歌,即使第一次到,也有故地重游的感觉。我从北京来,抬头看见布达拉宫,就跟很多外地人来北京看一样的心情吧?生活在别处,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异乡,甚至,在异乡的异乡,距离越远,越是如梦如幻。我眼前的布达拉宫仿佛会闪光。布达拉宫至今仍是老城区的最高建筑,不允许超越。我对的想象中,它一直是制高点。在山脚的侧门排队等候参观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无意间看见悬崖峭壁上有一只羚羊在遛跶并吃,仿佛闲庭漫步,不知是野生的还是放养的?我仰望了很久,体会着神赐予它的那种自由。即使在这充满神迹的空中楼阁之间,它也一点不胆怯啊。我一厢情愿地认定这只幻影般的羚羊是为了被我看见而出现的。
布达拉宫住过那么多王,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松赞干布,他是这座宫殿最初的建造者,他迎娶过我们的文成公主。这座海拔最高的王宫在我心中就和爱情有关。文成公主,这里有你的洞房。离娘家很远,离长安城很远,却又是离太阳与月亮更近一些的地方。但愿更为充沛的阳光与月光能多多少少抵销你的孤单。今天,我看望你来了。
布达拉宫住过许多位,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仓央嘉措,他不仅在这里诵经,还偷偷低吟过缠绵的情歌。这座众庙之上的庙宇,在我心中就奇迹般地和情歌有关。是对神的大爱,那位同时又不割舍儿女情的年轻,没准把爱情也当成一种特殊的修行。就凭他留下的那些诚的诗篇,我想神也会原谅。
我甚至觉得,在这庄严肃穆的圣地,在迷宫般的岁月深处,他也是羚羊一样的幻影,一闪即逝。好像是迷路了,但又出现得那么及时,那么恰到好处。他呀,仿佛也是为了被我们看见而出现的。他的情歌,不只是唱给心中的姑娘玛吉阿米,也是为了被我们听见而出现的。我不仅把那浪漫的歌声当作他的礼物,更当作神的礼物。那是最有人情味的神曲,最有感召力的仙乐。
感谢仓央嘉措,给了我们那么多百唱不厌的情歌,帮助有爱或无爱的人都能相信爱情。
感谢神,给了我们一个仓央嘉措。
不只是人需要爱,爱,也需要传道者。爱的传道者同样做着功德无量的事情:帮助人向神拢。伴随情歌的往曲回旋,转经筒在我脑海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布达拉宫因为有情歌的烘托而显得更崇高,一砖一瓦都带有人的体温。
仓央嘉措与贾宝玉:高原也有红楼梦
我不知道仓央嘉措长什么样,读完他的传记,头脑中浮现的居然是贾宝玉的形象。看来雪域高原,也有类似怡红公子的人物,不愿用心于名利富贵,视之为浮云,偏偏把儿女私情当生的理。都属于天生的情种吧,在尘世间只能自生自灭,自怜自爱。
在这个务实者占绝对优势的世界,他们是彻底的务虚者,因而颇像ldquo;多余的人rdquo;,无意于世俗盛筵中抢座位,或者,对自己拥有的宝座一点不珍惜。幸好,不管是还是爱情,包括诗歌,都是务虚才能成功的事业。他们好像投错了胎,选错了路,来到了不该自己来的地方,却又歪打正着地实现了常人大得多的精神价值。
布达拉宫,是仓央嘉措的大观园,他仿佛梦游到这里的,并未感到由衷的亲近,却又不得不伪装自己。这种痛苦,恐怕只有在深夜溜出宫门,去闹市夜店微服私访时才得到释放。那梦游中的梦游,才是他最热爱的生活。
贾宝玉不也是如此吗?当荣宁二府都在张灯结彩唱大戏的节庆时刻,却倍感寂寞,甚至偷偷跑到城外袭人家去探视。他只是想体验一番凡人的快乐。最普通的乐趣,对于有些人反而是最奢侈的。
仓央嘉措贾宝玉更失落的,是他的大观园本不允许出现林妹妹。
仓央嘉措贾宝玉更尴尬的,是明明有了喜欢的姑娘,却不得不将之作为幻影来对待,来掩饰。好像心里已被佛装得满满的了,再也搁不下任何私人的内容。他只能把无法自控的爱当作秘密隐。他只能让另一个人的影子,在心灵的角落生根发芽。
自弹自唱的情歌,暴露了这年轻的心里的绝对隐私:原来他也爱过一个林妹妹,只不过名字叫ldquo;玛吉阿米rdquo;。玛吉阿米,既是仓央嘉措幸福的源泉,又是他痛苦的原因。ldquo;不负不负卿rdquo;,要想做到,是多么难啊。要想两全其美,是难上加难。ldquo;我默想的脸儿,心中却不能显现;我不想爱人的脸儿,心中却清楚地看见。rdquo;
假装去大昭寺,却溜到八廓街的酒楼私会玛吉阿米,当时的良宵美景,事后带来无尽的忏悔:ldquo;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rdquo;
可对于爱情,后悔是最不管用的。甚至,反而使之愈演愈烈。
玛吉阿米对仓央嘉措作过掷地有声的承诺:ldquo;若非死别,绝不生离。rdquo;可他们还是被布达拉宫的高墙给活生生分隔开。这种生离,跟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死别同样痛彻心肺。
林黛玉以死告别了大观园,贾宝玉也呆不住了,他无法面对一个没有林妹妹的大观园,最终看破红尘,云游四方去了。而仓央嘉措,不得不枯守在香烟袅袅的布达拉宫,形影相吊。一墙之隔,有时一世之隔还要残酷,还要让人倍感无力。他辜负了玛吉阿米,其实是辜负了自己。
刚刚把玛吉阿米的面影从眼前抹去,月亮又从高耸的墙头升起,那张怎么也忘不掉的脸,反而加倍的清晰。
唉,在这种想入非非之中,他才有爱的权利。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由白宫和红宫组合而成,仓央嘉措究竟住在第几层?在这个海拔很高的地方,仓央嘉措的情歌,其实是另一出《红楼梦》。对于情种,缺少爱缺氧更难以受。
玛吉阿米餐吧:爱情的遗址
在大昭寺拜过文成公主带到的释迦摩尼等身像,绕着八廓街转了一圈,找到仓央嘉措幽会情人的地方,玛吉阿米餐吧。这是采风团计划外的计划,拜访诗人的遗址,其实也是爱情的遗址。
走上那座土小楼,族风格装饰的餐厅已座无虚席,过道的长椅上还坐了二十几位排队等座的顾客。看来仰慕诗人仓央嘉措风采的,远远不止是我们这些写诗的人。那一对对表情虔诚的外地情侣,来得更早。他们千里迢迢地上溯到情歌的源头。我们只好改换到另一家酒楼吃中饭,不无遗憾,于是话题皆围绕仓央嘉措而展开,美其名曰ldquo;仓央嘉措情诗研讨会rdquo;。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夏宫罗布林卡,倮倮说他不去了,要留下来,去玛吉阿米餐吧占座位,等待我们回来后共进晚餐。毕竟,这是本次之行的最后一天,错过了玛吉阿米,等于没来。
果然,倮倮一个人在玛吉阿米呆了整个下午,我漫步罗布林卡,不时能看见他在微博上发的照片,还有感叹。他想象着自己是仓央嘉措,正在苦等姗姗来迟的姑娘?夜幕低垂,诗友们才赶来,倮倮已在餐吧留言簿上题了一首诗。他虽然原地未动,却似乎走得更远,有更大的收获。
好,玛吉阿米的灯亮起来了。其余的诗人们,也纷纷在留言簿上题诗,使这次晚餐开始变成了诗会。有ldquo;诗坛王rdquo;之美誉的本地诗人贺中,领着俩赶来,他是代表仓央嘉措接待我们这些朝圣者吧?,这么多年过去,诗人并不缺席。正如仓央嘉措的情诗,跟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相,几百年间一度是潜流,但并未失传,水滴石穿,天外来音般的情歌,终于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世俗人心里去了。
在座的祁人,猛灌了自己几杯酒,站了起来,要求给餐吧里的所有来宾朗诵一首诗。到底是在仓央嘉措的福地,顾客们身份各异,但对诗都不排斥,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借着玛吉阿米的美酒鼓劲,几乎每个诗人都朗诵了,使这个夜晚彻底变成了一场不约而至的朗诵会。
我们是代替仓央嘉措,念诗给那位缺席的姑娘听的。幸好,在场的八方顾客,会代替玛吉阿米鼓掌。他们听懂了,则说明玛吉阿米听懂了。诗人的情歌永远如此:原本只唱给某一个人听的,不曾想却感染了千万个人。原本只想让它随风而去,不曾想却被印在纸上,刻在石头上,乃至留在更多的人的记忆里。
我们听见的是诗人的原唱吗?不,更像是回音,回音的回音,在千万人的胸膛与千万座城池的楼宇间重复,不绝如缕,像漫山遍野的风马旗。
是的,情歌和旗帜一样,可以随风起舞,却并不会随风而逝,它永远飘扬在原地。如同一句海枯石烂的誓言,又如同一个不解的谜语。既像是平常事物,又像是奇迹。
如果仓央嘉措是一面彩旗,那带给他心动的感觉的风,就叫作玛吉阿米。今夜,玛吉阿米无形,玛吉阿米,分明又是有情的,有情有意。
连我,都体会到了仓央嘉措那飘飘然的感觉。风啊,是旗帜最渴望的精神伴侣。
仓央嘉措:诗的原教旨者
仓央嘉措是一个未被诗歌史记载的诗人,可他的情诗许多进入诗歌史的诗人有更广泛的影响。仓央嘉措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诗人的诗人,他写诗纯粹为了抒情,抒个人之私情,并未当作文学创作,可他许多胸怀大任的诗人,获得了更多领域读者的认同。
仓央嘉措是,顶多属于业余写作,却所谓专业的诗人更接近诗的谛。我刻意把仓央嘉措称作诗人,是为了证明:他这样的,才是诗的原教旨者。他写的那些极原始的诗,更像是诗的雏形,可在这个无先进的时代,仍许多现代派或后现代的诗更能打动普通读者。也许,诗变了,每个年代的诗都在突飞猛进,可读者没变,读者的心灵一点没变,只会为最简单的爱与美而感动。最简单的爱与美其实又是最本质的爱与美。现代诗把读者远远甩到后面了,造成了诗与读者的脱节,不过没关系,仓央嘉措以及许多古典的诗歌,仍然在收容走得慢的读者,使他们感受到诗意的存在。
在玛吉阿米餐吧,我问诗人贺中:如何看待仓央嘉措,是否像在内地那么热?他说每个年代都在传唱那些情歌,从没有中断过,这已构成文化的一部分。
客观地说,在内地,新世纪之后,才形成仓央嘉措热。此前即使我们这些诗人,对他都没太关注。他在大众文化领域的轰动效应,使诗人们重新审视他的情诗。我们发现:他保留着现代诗人遗失的许多东西,而这些恰恰是不该丢掉的,譬如对爱的关注,对信仰的反思,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他的情诗使我联想到《诗经》里的《关雎》《蒹葭》之类,虽然时空相隔遥远,却彼此呼应。那份古拙感是无法模仿的。它们表现的都是人类文学的母题。现代诗纵然理论再高深,技法再丰富,却常因忽略了对这类古题的关注,而很难唤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仓央嘉措是有根的诗人,情就是他的诗的根,所以他在后世的读者中塑造出不可复制的形象,他残留的文字在全新的时代也照样能生根发芽。重开的花,却鲜艳如初开的花。
ldquo;也许它是一个古老的品种?rdquo;
ldquo;可它散发的芳香分明是为今天而准备的。rdquo;
ldquo;正的花香,不管何时何地,都是能醉人的。rdquo;
的一大文化英雄
中国少数民族三诗中,《格萨尔王传》诞生在的土地上。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不仅贡献了世界闻名的长诗,还孕育了仓央嘉措的短诗。我把仓央嘉措的情诗也当作ldquo;史诗rdquo;,记录了一位的情史,或者说,是他个人的心灵史。和格萨尔王不同,他不是南征北战的英雄,也不想当英雄,他只想做一个凡人,只想体会平凡的情感与乐趣,可这一切对于他居然是一种奢侈。
格萨尔王被颂歌给神化了,作为半神式的英雄屹立在雪域高原。被命运之手扶上宝座的仓央嘉措,却坐立不安,总想从神坛上走下来。你可以说他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可追求实的生活,渴望还原实的自我,其实需要更大的勇气。
仓央嘉措的情诗都很短小,有的简直是片断,似乎无法形成布达拉宫般宏大叙事的精神建筑。那都是一个人心灵的碎片,更像是柳永式水井边的低吟浅唱。这正是仓央嘉措的理想:与人间烟火为邻,与粗茶淡饭为伴,远离泥塑偶像的金碧辉煌。他要做个有体温的人,有艳遇的流浪汉,走到哪算哪,什么都不用多想,也无需在意别人的看法。
他的情诗,表面上爱的是女人,说到底爱的还是自由啊。他一生都想为自己活一把。可惜自始至终都栖身于自身情感的废墟里。他那半成品般的情诗,就是灵魂留下的废墟,却似乎任何丰功伟绩的纪念碑更有震撼力。
这个不想做英雄的人,希望被世人遗忘的人,在死去很久之后,反而转世为的一大文化英雄,被争相传诵,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崇敬与膜拜。仅仅因为:他创造出最贴近心灵的情史,他谱写出最平民化也最有人情味的ldquo;史诗rdquo;。是的,他没有改变当时的历史,可他影响着后人的心灵。影响心灵,不见得改变历史更容易。
哈姆雷特是忧郁的王子,仓央嘉措是忧郁的
正如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仓央嘉措。我们已把仓央嘉措当作一个梦来做了,因而他的形象是千变万化的。那么,我的仓央嘉措什么样子?哈姆雷特是忧郁的王子,仓央嘉措则是忧郁的。同样游走于深宫之中,他们又同样毫无幸福感,不以物喜,只以己悲。纵然置身于万人之上,却仿佛天生就是悲观者,仿佛天生就是为悲剧而生的,使个体的悲哀上升为属于全人类的美。
哈姆雷特为生死观念而困惑:ldquo;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rdquo;像个苦苦追求形而上的哲学家。仓央嘉措似乎没那么复杂,让他左右为难的是个人情感:ldquo;爱还是不爱?这是个问题。rdquo;但这样的难题发生在整个的身上,就不简单了,涉及到爱情与的冲突,与灵魂的角逐。ldquo;安得世间双全法,不负不负卿。rdquo;好像势均力敌,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隐隐约约倾向于爱情这一边。他的叛逆性是迟疑的,温和的,甚至不无自责的,正因如此,反而铁了心的叛徒有更漫长的挣扎过程,也就有更深刻的面临抉择的痛苦。最终的结果,显得不像是他在选择爱情,而是被爱情所选择,被爱情的手一把抓住,难以摆脱。
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的私情,不知是否得罪了?但他深受爱神青睐则是毫无疑问的。他的情诗能不胫而走,全托爱神的福,爱神给这些支离破碎的诗句插上翅膀,使之神谕一样飞向千万颗不知是否该把爱情当作信仰的心灵,它本身就构成爱神提供的答案:ldquo;爱还是不爱?这是个问题。不爱不见得是错的,但爱永远是对的。爱,永远没有错。rdquo;是啊,爱可能不爱多一些痛苦,但不爱肯定爱多一些苍白。甚至错过的爱,也不是爱的过错。我是这样理解仓央嘉措情诗的。你也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解释。千面般的情诗,本无标准答案,其实是在映证每个人心中对爱的憧憬。
在拜金兴起的新世纪,在中国人已不相信爱情或不敢相信爱情的唯物时代,仓央嘉措不仅没被遮蔽,他的情诗反而像出土的睡美人一样复活,走进千万人惊艳的视野,即体现了野火烧不尽的再生能力,又是在履行爱神的使命。手无寸铁的爱神,只能通过情诗抵御物质的颠覆,只能通过诗人呼唤流失的信徒,多么悲哀,又多么悲壮。幸好,仓央嘉措情诗春风般吹到人们心灵的玉门关,催发木重新滋长,为充满挫败感的爱神赢得了一次胜利。
仓央嘉措的情诗哪里只是在歌唱玛吉阿米一个姑娘?更是在歌颂爱情本身。情歌在新时代创造的传播奇迹,是在证明爱情没死,爱神没有垮掉。如果你找不到爱情的踪影,就读读仓央嘉措的情诗吧。爱神没有伤心离去,她住在一位多情的用优美的文字与旋律为之营造的圣殿里。这座圣殿,有点像布达拉宫,又有点不像。有点陌生,又有点似曾相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过这么一座梦寐以求的殿堂,只不过香火荒废已久,彻底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仓央嘉措把我们心底埋没的爱情种子,像出土文物一样挖了出来。不仅仅如此,雨露般的歌声还使之重新生根发芽。在我眼里,仓央嘉措成了爱神钦定的形象代言人,他的情诗就是爱神捎过来的话儿,就是爱的呼唤。
唉,仓央嘉措考虑的是ldquo;爱还是不爱rdquo;的问题,我们还不如他呢,我们面临的选择:ldquo;信还是不信?这是个问题。rdquo;是相信爱还是不相信爱,是爱还是不爱更难决断。我们在爱的能力爱的勇气方面大大退化了,并不只是时代了,而是新的新的信仰出现了:是相信爱还是相信金钱?是相信感觉还是相信物质?是相信浪漫还是相信现实?这都是问题。相信一端则意味着对另一端的不相信?依赖一端则意味着在另一端失去依赖?没完没了的选择题,把我们给弄懵了。弄得我们最后什么都不敢相信了。弄得我们对任何人都不相信了。我们怀疑爱的神圣,因为根本就不相信爱神会显灵。我们彻底成了爱的无神论者。也就成了爱无能患者。这时再听仓央嘉措情歌,我们感受到这位情圣的与虔诚: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这样爱着,一边爱着一边活着,不这样爱一场像是白活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堕落。并不永远是进步的,与仓央嘉措相,今人在精神方面是堕落了。
那位在生存与毁灭之间徘徊的复仇王子是不幸的。奥菲丽娅之死,更是使他万念俱灰,而放弃迟疑,投身于毁灭。他把问题带走了,把答案留了下来。莎士亚四大悲剧,其实都是人类共同悲剧的投影。我尤其把《哈姆雷特》视为悲剧中的悲剧。而这位为爱还是不爱烦恼的年轻,不幸中又是有万幸的。玛吉阿米的出现,就像是爱神的替身,在仓央嘉措心目中增添了另一尊偶像。他不再仅仅是一位,还无意中成了一个诗人。他并没成为佛的怀疑论者,只不过还兼任了爱的信徒。如同雅鲁布江那美丽绝伦的大拐弯,仓央嘉措的人生出现了一次非人工安排的转折:他的爱情将成为传奇,他的诗篇将流芳百世,他的形象将作为诗神与爱神的共同使者,走向高原乃至平原上的万户千家。他活着时是寂寞的,他人生与情感的结局是凄凉的,但这一点不妨碍他将在未来的每一个时代,都会遇见无数的知音。
当然,他在问自己爱还是不爱的时候,对一切无从知晓,不可能预感到未来会有这一天,他甚至很优柔寡断,而他毕竟还是作出了选择。他选择了爱。他与玛吉阿米在八廓街的约会,他在相聚或分离的子里写的情诗,都是证明。他的情诗既是爱的证据,也是他对爱作出选择才产生的结果。他选择的时候,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将来的将来会发生什么,但他分明又作好了最坏的打算。正因如此,他的选择显得格外勇敢。不敢下地狱的人也很难上天堂。仓央嘉措不仅敢于选择爱,还愿意为爱支付代价,才获得奇迹般的回报。
哈姆雷特在生存与毁灭之间选择了后者,人们很吃惊。仓央嘉措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爱,我一点不奇怪。即使爱可能带来毁灭,他仍然这么选择了。他对爱可能带来的毁灭,也将无怨无悔。他为什么放弃那安全的不爱?因为他是渴望爱的。他为什么选择危险的爱?因为他的眼里心里只有爱。既然爱佛,就会爱人。更何况他还有诗人气质,诗人的理想就是热爱全世界,包括女人。女人在诗人心目中也是美的化身,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一个不的诗人是孤的,甚至可疑的。我相信仓央嘉措会站在爱的这一边,还因为他是一个没有恨的人。不管受了多大屈,他都不会恨,不会仇恨任何人,甚至没有怨言。他的那么多诗句,没有一个字被恨所左右。一个只有爱没有恨的人,肯定是只有没有恶的,只有意,不会作恶的。读者不仅为仓央嘉措诗篇里的爱所打动,也为其中的所感染。情,意和美感,也就是美,占全了。
不知仓央嘉措是否得到谅解?但他的爱情故事确实获得世人的广泛同情。人们支持他对爱的选择,并且享受着这段美丽的传奇。因为相信这个良的人,作出的不会是错误的选择。选择爱,会有什么错吗?如果诗人连爱都不敢选择,才叫悲哀呢。那才是正的悲剧。就是超人:超越众生,超越愚昧,甚至超越死亡。诗人也是超人:超越世俗,超越平庸,甚至超越苦难。
河,仓央嘉措的情歌
我在,无意间看见河,猛然想到这也是仓央嘉措看见过的河流,没准他还在河边守候过玛吉阿米。我假设自己脚下正是他曾经的立足之地,就体会到了他错综复杂的心情。即使我能跟他融为一体,中间还是隔了几百年。
雅鲁布江是最能代表的河流。与雅鲁布江相,河可能只算一条小河。但它同样是圣河,在我眼中是圣城的护城河。小河之美并不亚于大江之美。尤其当小河有了伟大的故事的时候。诗人与哲人最容易面对空山或逝水感时伤物。诗人去哪里,就能把感觉带到哪里。哲人去哪里,就能把思考带到哪里。
我把在水边想到的这首诗命名为《河情歌》,为了表明:多情人才唱得出情歌,有情人才听得懂流水。河是属于美的。美是属于你们的。我也是。是为你们唱歌的人。
河从你的身体穿过,带走忧愁,留下光与影,留下梦一样的诗和诗一样的梦。
玛吉阿米之于仓央嘉措,既是其脑海里横空出世的女神,又是象征着欢乐与温暖的现实女人。可惜这两者都可望 而不可即。布达拉宫辉煌如天宫,高处不胜寒,尊为六世的仓央嘉措思凡,也想下凡,却被有圣河之誉的河挡住去路。仓央嘉措为我们源远流长的爱情传说,添了一个极其特的个案:不仅仙女思凡,也思凡。
从仓央嘉措的《在那东山上面》到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发现爱情在音乐中也是所向无敌,越简单的越丰富,越是个人的越是世界的。关键是要够得着大众心里最柔软的部分。
忧愁跟爱情一样,是中国诗歌最古老最永久的主题。仓央嘉措除了有情人的忧愁,还有诗人的忧愁,对时光易逝人生莫测的忧愁,好花不长开美景不长在的忧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忧愁,这是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大忧愁,是诗人的更是哲人的忧。
情感的忧愁和思想的忧愁是两种植物,或一种植物的两种名称。前者如叫蒹葭,后者可能改叫芦苇。一旦相伴相生,则使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白茫茫一片,干净。贾宝玉就这样看破红尘的。《诗经》里在水一方的蒹葭苍苍,是情感的忧愁,面向所谓伊人。西方哲学家迪卡尔说rdquo;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ldquo;,则是形而上的忧愁,面向虚无。
这就是仓央嘉措:用诗人的眼睛看世界,用哲人的心想问题。人生五味,哪一样都不能少,哪一样都少不了。诗人与哲人,不怕苦恼,就怕没有苦恼。没有苦恼就没有感慨,没有感悟。裴多菲说过:ldquo;诗人都是夜莺,折磨他吧,就能唱出痛苦而美丽的歌声。rdquo;
知冷才能知热。冰冷的河,毕竟也曾是诗人的温柔富贵乡。写诗就是打捞水里面的影子,直到影子人更。
人不仅要面对世界也要面对内心。诗人应长着哲人的骨头才深刻,哲人应长着诗人的血肉才鲜活。诗与哲学兼顾,既有仙风又有道骨当然,好诗除了要有仙风道骨,还不能少了一颗敏感的人心。这才构成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浑然天成。
仓央嘉措是先知还是无知?
我不敢证明仓央嘉措是先知还是无知:先知能发现必然。无知却能发现偶然,偶然到更偶然的话,甚至可能改变必然。不,这是在创造新的必然。先知只是发现者,发现并遵守规律。创造者身上则必须具备一点可贵的无知。梦与诗,乃至爱,都要有创造力。有未知之处,世界才奇妙,梦想才神秘,爱情才浪漫,诗歌才崇高。
诗人仓央嘉措、情人仓央嘉措与哲人仓央嘉措,哪个更实?艺术、梦想与现实,哪个更实?你最爱哪个,哪个就在你心里最实。梦想就是要超越现实,艺术就是要留住梦想,而现实同样伟大:为梦想与艺术这一对并蒂花提供土壤。
仓央嘉措就像一个梦。梦是没有年龄的。梦中的梦中还有梦。人生若有做不完的梦,一点不寂寞,就不嫌长也不苦短了。梦越多活得越值。
我写仓央嘉措,也是边掏空边填满。所以加倍地热爱生活。即使写现实的诗,也要有点梦幻色彩才能穿透现实超越现实。诗毕竟是理想的。
诗人希望自己的诗自己的生命更长久,希望自己的梦自己的生活更精采。不追求永恒的艺术不是最高艺术。与造船造飞机相,造梦造神,可能还包括,都属于人类精神文明里的种种壮举。
仓央嘉措的诗与人都是对世界的赞美。正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也不图回报的。赞美赞美,赞的不只是人,而是美。有美存在,你才会心赞美。无美可赞,无心赞美更难受。赞一个人的美,等于赞了千万个人身上同样具备的美。赞了人之美,等于赞了天地之美。天地有大美而无言。人替天地代言。诗人替天地人代言。
赞美别人的人他赞美的对象更美。赞美使赞美者和被赞美者各得其美。仓央嘉措还创造了美。创造美的人他创造的美更美。
仓央嘉措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他的诗却是完美的。完美中有不完美,才能使不完美中有完美。诗与艺术最大的本事就是使不完美变得完美,使不完美的完美完美的完美更感人,使悲剧的美超过喜剧的美。也算对创作者生活中的遗憾所做的超值补偿。
仓央嘉措情诗的完美是悲剧的完美,是以现实的缺憾为基础的的。通常说ldquo;心缺一块难再补rdquo;,诗与艺术是灵丹妙药,楞是把生活的缺口补齐了,甚至使之凡俗的更滋润。诗就是给世事的不抹稀泥和勾缝的,却歪打正着,创造出了形而上的。接受世界的不完美,但不放弃对完美的追求,才可能打造出艺术的完美。
仓央嘉措是属于佛的,也可以属于爱神。但他更是属于美神的。美神是所有共享且无法排斥的普世之神。以美为教义的神学,譬如文学。以美为指南的神话,譬如爱情。诗人的心也是转经筒,有美就围着美转,无美就自转,就创造美,直至使自转也成为一种美。不管、文学还是爱情,都是人类精神的寄托,人类也因这种非物质的创造力而丰富了原有的世界。
跟与等所谓上层建筑相,文学才是最大的乌托邦,天大的理想。这个理想国不仅可以跨越国界,政体,教派,还穿越古今。它不图改变你的身份,只为影响你的心灵。每一个诗人都该是自己的国王。仓央嘉措正是因此而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歌者、王者、思想者。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可以是一生,也可以是瞬间。
仓央嘉措又负又负卿吗?
有人说仓央嘉措又负又负卿。
负负得正,他成全了自己,同时成为信仰的传奇和爱的传奇,使水火相容,使佛缘和女人缘都得到赞美与广播。兼爱也是大爱。歪打反而正着。更重要的是,他使与爱情水融地获得了尾酒般丰富的审美意义,这是别的或一般的艺术家很难做到的。他不仅使与爱情别开生面,还使文学与艺术获得全新的题材,使诗与歌扩大了影响。
女诗人玛二伊娜为我这段微博留言:ldquo;爱佛让他成为神圣,让他成为情圣。总之,他是与众不同的,绝非俗物。rdquo;是啊,他既是神圣中的情圣,又是情圣中的神圣。既使爱情添了几分神性,又使多了一缕温情。
我读仓央嘉措诗集时随手写下几句话:你的心是美好的,想什么都美好。你的眼睛是美好的,看什么都美好。你是美好的,世界因你而美好。
仓央嘉措留下的诗很少,只有几十首短章。我看重他在于他的情感跟我们世俗的情感不一样,他的诗也跟我们世俗的诗像两回事。当代诗歌要想发展,就得吸纳并溶解异质的美。他脑海里有佛,心中有女神。那是他生命中的太阳和月亮,此起彼落。心中有美,每一个白天都会美丽的。心中有梦,每一个夜晚都会美丽的。
仓央嘉措既景仰神的美,也不漠视人的美。美神与美人,对于他是双峰并峙的情感支柱,由此他才写出了天人合一的美诗。,心首先要是活的。心如死水不是佛。有爱才不会死心。不爱人,怎么可能的爱神呢?不爱今生,怎么可能的爱来世呢?不爱自己,怎么可能的爱别人呢?
女人可能男人更爱仓央嘉措。或者说得准确点:喜欢仓央嘉措的女人可能喜欢仓央嘉措的男人多。就让仓央嘉措成为女人们心中的爱神吧。谁叫他不仅以情歌,还以自我牺牲的行动,赞扬着女人的美与魅力高于名利富贵,而且不亚于神明。
可以转世,爱神同样也可以。今生的情人也是前世的情人,今天的诗人上辈子也一定是诗人。大众需要梦中情人,更确切地说是需要梦,所以造神一样造梦,创造出仓央嘉措这个梦一样的人,梦一样的情人兼诗人。
喜玛拉雅山脉,仓央嘉措是一座像钻石一样灿烂的冰山。或者说是一颗像冰山那么大的钻石,最难得的是他放射的爱与诗歌之光能穿透时光。诗人都想被时光剩下,都希望自己的诗歌与传奇不朽。仓央嘉措ldquo;剩rdquo;到了今天,不还是挺ldquo;钻石rdquo;的吗?文化给仓央嘉措的身世和诗歌增添了神秘感,连他的爱情都有了成为神话的可能。
有人问我:如果没选仓央嘉措,他又会如何?即使他没被选中为,也会被读者认可为诗人的。诗人的是读者,只要留下好作品,总有人慧眼识英雄。不管对于还是对于读者,他都是惟一的。在诗人中,他别具一格。在圣徒中,他也不可复制。人的个性多么重要呀,不仅区别于同类,更给别人奉献了新的美,新的可能。
佛可以不要仓央嘉措,仓央嘉措却离不开佛的。遇到爱情的痛苦他求助于佛求教于佛。同样,对痛苦的超越,对迷惑的自我解答自我解释自我解脱,无关痛痒的闭门自修更能增强一个人身上的佛性。
仓央嘉措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大起大落,既命运的抬举,又躲不过造化的捉弄。他曾经是幸运儿,命运的宠儿,由无名小子一举荣登万人之上的宝座。后来又因迷恋人间烟火的男女情爱,被打回原形,甚至沦为阶下囚。幸好命运女神终究是青睐他的,作为对他短暂一生步步惊心的补偿,给了他千秋万岁名。
仓央嘉措为美人丟了江山,却写出了情歌。情歌至今仍在千山万水间流传,这才是他最想要的虚拟的江山,也是铁打的江山。
仓央嘉措登得李白高,跌得也李白重。李白同样追求过权力,以为拥有权力就能拥有自由。其实,他得不到权力反而自由了。仓央嘉措是得到权力反而不自由反而更痛苦的案例。
仓央嘉措的诗使我想到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啊。忧愁跟爱情一样,是中国诗歌最古老最永久的主题。
仓央嘉措除了有情人的忧愁,还有诗人的忧愁,对时光易逝人生莫测的忧愁,好花不长开美景不常在的忧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忧愁,这是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大忧愁,是诗人的更是哲人的忧思。诗人与哲人,不怕苦恼,就怕没有苦恼。没有苦恼就没有感慨,没有感悟。裴多菲说过:ldquo;诗人都是夜莺,折磨他吧,就能唱出痛苦而美丽的歌声。rdquo;哲人的修行是为了解析痛苦,让痛苦滋生出一种思想。诗人的修行则是为了释放痛苦,让痛苦升华为一种美。这是两种最经典的超越痛苦的方式,帮助人类伟大起来。诗人应长着哲人的骨头才深刻,哲人应长着诗人的血肉才鲜活。诗与哲学兼顾,既有仙风又有道骨。当然,好诗除了要有仙风道骨,还不能少了一颗敏感的人心。这才构成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浑然天成。
有人说每一个女生心中都有一个仓央嘉措。他的故事让人叹息,但他的诗歌却流芳百世。唤起人心中的感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