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无症状感染:如何识别?是否存在传染性?

  人民报海外版4月10消息,近,无症状感染者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人甚至会因此产生紧张情绪。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无症状感染者成为国际和国内学者面临的又一难题。据国家卫健介绍,截至2020年4月7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7例。那么,到底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如何识别?如何做好防护?本报今天详解无症状感染的相关知识。

  怎样定义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全称是“新冠病无症状感染者”,指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存在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传染期长短、强弱有待确定。很多人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成为新的传染源,那么,到底会不会呢?

  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另外,《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近有报告说,一名感染者从未出现症状,但所释放的病量与出现症状的人相当。因此,也有一部分科学家猜测:一些感染者“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时具有高度传染性”。但要强调的是,类似状况的患者规模仍不清楚。

  总之,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强弱、传播方式等仍然有待确定,大家不要放松警惕!

  无症状感染者带来多大风险?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着传播风险。一是传播的隐匿性。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其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

  二是症状的主观性。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常的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

  三是发现的局限性。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是中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因为这类患者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后14天内不发病,病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就存在社区传播的隐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姜庆五指出,很多传染病都存在隐染者,但其例在不同传染病中有所不同。

  早在2月17,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组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大规模流调论文就提到,截至2月11,中国疾控中心共收到国内报告病例72314例,含有889例无症状感染者,例约占1.2%。

  同时有专家指出,实际上在临床观察会发现,大部分人最终还是会出现症状,正属于隐染的病人非常少,大概是1%左右的例。

  本一个研究小组的报告称(研究论文3月12刊登在《Eurosurveillance》杂志),对钻石公主号游轮上的634名病例进行计模型分析,估计无症状感染者所占例为17.9%。

  张文宏团队撰文指出,以目前部分研究为例,感染新冠病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例大约为18%—31%。不过有些患者仅出现很轻微的症状,在隔离观察期间也不一定会被发现,也常常被认为是无症状。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呢?假设10个人接触了病,可能最终会有6—8个人发病,2—4个人始终不发病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后者就是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

  如何识别无症状感染者?

  资料显示,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有4种途径:

  一是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

  二是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

  三是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

  四是对部分有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

  无症状感染者是怎么产生的?

  无症状感染者,是通过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感染者。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确诊病人有过接触史的,或者去过疫情的流行区。对于已经发生过流行但确诊病例已清零两周以上的地区,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我们现行的措施,应该说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无症状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会造成层面的扩散。

  如何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管理?

  一是完防治方案,遏制可能形成的新的疫情传播。

  二是加大筛查监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来源,公开透明发布信息。

  三是强化管理救治。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出现症状,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四是加强群防群控。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公众要加强自我保护和健康文明意识,强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讲究手卫生、一米线、开窗通风、清洁消、分餐制、生病时减少去人员聚集场所和科学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本着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健康的理念,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家庭和个人,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水平。

  保持自身健康。加强运动,饮食清淡、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感到压力大,学会一些减压方法。如果患有慢性病,请尽可能地吃药控制。

  如个人核酸检测呈阳性也不必恐慌,要主动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健康监测和隔离医学观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及时报告,接受医疗机构规范诊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