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不久前,《奇葩说》一辩手范湉湉在微博上发起了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话题,瞬间一呼百应。然而,明智者不难看出,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实质上是ldquo;消费rdquo;在取代ldquo;女权rdquo;。下面为什么网小编和大家来看看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汤派大V纷纷针对这两个词语展开了辨析,总的来说就是,ldquo;女生rdquo;象征着ldquo;年轻貌美的、惹人怜爱的、值得呵护的ldquo;,而妇女则象征着ldquo;年老色衰的、没有性吸引力的hellip;hellip;rdquo;妇女rdquo;这一词因象征ldquo;年老色衰rdquo;而遭遇的污名化,不但体现了父权回潮,在男性视角下以性资本来衡量女性价值,更是消费对女性的分化mdash;mdash;显然,商家谈ldquo;女生rdquo;或者ldquo;rdquo;更能促进消费。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有女权者指出,鼓吹ldquo;女生节rdquo;甚至ldquo;女神节rdquo;,是公开放弃其原先的女权立场,以及鼓吹消费文化等策略,来最终实现将女权议题ldquo;去化rdquo;的目的,使女权失去其在公共领域讨论和争辩妇女问题的理由。

三月八,是为了提醒我们,今女性所取得的权利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一代代的女性通过抗争而取得的,权利的争取不易也不够,更不能轻易让度、放弃。女权者李思磐认为,妇女,她不仅仅指代性别为女,更表达了一个权利社群。我们一起探讨,ldquo;三七rdquo;或者ldquo;三八rdquo;,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三七或者三八的区别?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三八是一个女权节,而三七是一个ldquo;女利节rdquo;

我不知道支持某商家炒作的ldquo;女生节取代妇女节rdquo;的,有没有女生。假如有,我不知道她们怎么看待妇女节与自己的关系。就在这个寒假结束之前,我跟一些大四学生聊天,是的,不管来自哪个学校,就业情况都是一样的:能在寒假之前定下工作的,都是男生;尽管绝大多数院系,学习好的都是一拨女生。更不要说越来越多的大学自主招生,都公然承认招男生;教授博导们对女生在研究生中越来越高的例忧心忡忡hellip;hellip;

这些显然不是ldquo;女生节rdquo;的议程。女生节的互联网ldquo;史料rdquo;是:1986年3月7,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济学院女生节联欢晚会在山东大学东校区科学会堂举行。据说,ldquo;追溯女生节的来源,是由于高校女生不愿意称自己为妇女,但是又不想放弃女性节的特权。rdquo;此后ldquo;各大媒体分别就lsquo;女生节rsquo;这一lsquo;新生事物rsquo;做了详尽的跟踪报道,女生节逐渐在象牙塔间蔓延。随着社交的发达,各地大学零散的庆祝在虚拟空间遥相呼应,影响溢出校园,最终汇聚成一个青年女子的民间节。rdquo;其中不乏全国性的轰动话题,譬如2012年清华北大女生节横幅PK事件。

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那么这些ldquo;女性节的特权rdquo;是什么呢?就目前来看,基本上是男性主导的游艺活动,一些送给女生ldquo;爱心早餐rdquo;和节小礼的活动设计,还有最核心的戏码mdash;mdash;示爱横幅和集体ldquo;喊楼rdquo;(也包括这次引起男生内部的灯幕示爱)。这些国旗色的横幅在全国各地大量复制:ldquo;某某女生,我/国家唯一指定媳妇儿rdquo;,ldquo;不管明天你们是谁的女人,你们都是我们永远的女生/神rdquo;,ldquo;平生纵有凌云壮志,今甘为裙下之臣rdquo;,ldquo;自从大一认识你,从此电脑无(是的这是今年某校主干道上的横幅,学校团并不干涉)rdquo;hellip;hellip;主要歌颂女生的性的吸引力,似乎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原始群婚制,起经常被叫停的各类主张妇女权利的三八节活动设计mdash;mdash;不管是讲座、海报宣传还是资料派发;这样的女生节很少成为校方维稳的对象。一些部门已经不再与(男)人类的ldquo;自然冲动rdquo;抗衡,为了方面的ldquo;稳定rdquo;不被波及。

ldquo;妇女rdquo;与ldquo;女生rdquo;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女生节本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无论是象牙塔内外,民间节庆多矣,如果仅仅因为节存在而指责它,或者因为它无关权利而指责它,是不公平的mdash;mdash;那么美食节要不要被批评不关心食品安全呢?

女生节的问题是,从一开始,它就是一个试图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女性中,取代妇女节的节。它并非三八节的ldquo;前夕rdquo;或ldquo;预热rdquo;,而是来自于一个民间以讹传讹的认知:ldquo;女生不是(已婚)妇女,不要过妇女节。rdquo;当然之后还有ldquo;一/夜之差rdquo;的粗鄙笑话。

高校女生当然属于中国法律定义的妇女群体,但是这个节的谬误之处,并非局限于名词层面。从既往三七女生节的ldquo;庆祝形式rdquo;而言,在招生性别歧视俯拾皆是、学术性扰得不到有效制止的高等院校,它基本上是对主张劳工与妇女、经济与双重权利的三八节的背叛。

然而,我想补充的是,这种背叛之所以悄然无声,是因为三八节公共性的消失。如今三八节的官方议程,譬如ldquo;三八红旗手rdquo;表彰之类的国家行为,对于个体的女性,可以说是毫无影响。没有人觉得女生节有什么问题,是因为,妇女节除了没有群婚制文化,大体上跟女生节没有差别,同样是去化的,被商家促销,单位送卫生纸和电影包场占领,没有人想得起来这个节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只是妇女节多半是机构行为,女生节是男生主导的社团行为。

女生节三宗罪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妇女与女生的区别?

然而,今年一群女生商量出来ldquo;反三七过三八rdquo;,这是为什么?

新媒体女性发起了ldquo;反三七过三八rdquo;的活动,全国很多女性在被歧视地点拍照上传响应

因为她们想回到ldquo;权利rdquo;。在这个方面,女生节不仅来路可疑,既往纪录也居心叵测。三八节深厚的传,是对妇女权利和贡献的全方位表达,在一些#反三七过三八#的微博论述中,三八是一个女权节,而三七是一个ldquo;女利节rdquo;mdash;mdash;它其实就是告诉女生们,因为你年轻漂亮,所以你跟ldquo;妇女们rdquo;不同,可以因此而获得超过年长同性的特权。

首先,ldquo;女生节rdquo;的滥觞,就是把女人分成两群:中老年ldquo;妇女rdquo;与年轻ldquo;女生rdquo;,也就是异性恋男人眼中的老女人和年轻女人,没有性魅力的女人和可欲的女人,潜在地,ldquo;妇女rdquo;和ldquo;女生rdquo;的特殊分界,在俚俗的语言里,还有一种对女性童贞的暗示。让两群人分开过节,意味着这两群人有着不同的价值和诉求,中老年妇女的ldquo;妇女节rdquo;是过时、不够有品味的,这了女人的阵营mdash;mdash;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被给予某种虚幻的优先权,代价是不同阶级、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妇女的解放,被暗示应该被历史的巨轮抛诸于身后。

第二,它把妇女节的ldquo;权利rdquo;主题偷换成ldquo;关系rdquo;,如果说三八节在成为看电影商铺打折发卫生棉的节时,其积累的历史和意涵仍然无法完全消解,女生节则在诞生之初就是一个诡异的ldquo;关爱节rdquo;,传戏码就是ldquo;男生要对女生好一点rdquo;,各种来自男性无聊的、性别化的赞美和集体的异性恋式示好表演,掩耳盗铃地欺骗mdash;mdash;仿佛这种廉价、流于形式的小恩小惠是女生所需全部。它限缩了女生的世界,用ldquo;缺爱rdquo;阻止了女生更切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一些非异性恋的女生表示,她们对这种集体的、几乎是强制性的异性ldquo;模拟情侣rdquo;表白觉得ldquo;很不舒服rdquo;。

第三,它让意和消费假关爱之名成为传与惯例,这种意完全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女生节很少赞性的才智,并不把女孩们当作并驾齐驱的同侪,而只是强调ldquo;君子好逑rdquo;,以一种无趣的直男世界观,强化了男保护女娇柔的性别成见,不仅无法改变对女性的歧视与隔离,并且用糖衣包裹它最难下咽的部分。

回到历史现场

而三八节,是女人们用生命的不平之鸣奠基的一个纪念,它的存在,提醒人们性别平等远未到来。在中国,第一次纪念这个节,是在大时期的广州;2010年广州妇女组织和劳工组织联合发起了ldquo;三八百年,重回历史现场rdquo;的全年纪念活动。

怎样回到ldquo;我们的三八rdquo;?2014年的三八节前夕,来自9个城市的9名女大学生,给中国部长袁贵仁寄去了一个礼品盒。其中有面包、玫瑰、教科书和《关于改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现状的建议信》。ldquo;面包与玫瑰rdquo;就是来自1908年3月8,纽约妇女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和享有选举权的的口号。因此,虽然同样蒙尘,但女生们心中的三八节拒绝被篡改,反对被代言,更女性议题被作为皮相之物消费。

今年,广州市妇联的三八节灯箱广告,是ldquo;今天我们怎样做女性?rdquo;这是一种重新跟自己的社群沟通的努力。然而,不管是软性的还是直白地,教化妇女,或者以妇女为工具,而看不到妇女的需求和权利,都无法调动起妇女们来自自身生命经验的呼应。

我想微博话题#反三七过三八#的导言,对妇联和妇女们都是有意义的:ldquo;如今,lsquo;妇女rsquo;二字正遭受着不公的污名,甚至有人提出以女生节取代妇女节,将前人的奋斗抛诸脑后。我们认为,女性不应该被他人贴上标签、在别人的文化表达下生存,我们应该抓住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书写自己的历史底稿。我们发起这个活动,希望继承女权前辈事业,继续为性别平等奋斗。rdquo;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