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中有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吗?
秦始皇陵的秘密一直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开,而秦皇陵地宫中的存在大量水银吗?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探索之中hellip;hellip;
1996年北京坛ldquo;物探rdquo;的结果,已经让人大失所望,而常勇、李同两位先生早在1983年第7期的《考古》杂志上,发表的《秦始皇陵中埋汞的初步研究》论文中,有关ldquo;秦始皇陵地宫埋大量水银rdquo;的说法,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此文告诉人们:在对于整个封土堆的土壤汞量测定过程中,只有1个点的含量达到1440pp,其余53个点的平均含量只有205pp。据说,距封土2370米处的鱼池水库附近土壤含汞量仅为5~65pp,于是得出了封土汞含量异常的结论,进而还认定封土汞异常的原因,是来自于秦始皇陵地宫之中,有着象征江河大海的ldquo;水银rdquo;。
材料一经公布,立即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有些人认为这是秦始皇陵ldquo;以水银为江河大海rdquo;的史料记载,得到了当代科技手段的肯定,认为这是地宫建设超越时空界限的铁证,更有权威人士据此提出:由于有大量水银的保护,秦始皇本人虽然死了2000多年,但他仍然可能完好无损地安卧在地宫之中。当然,也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对ldquo;物探rdquo;成果的实性、适应性,提出了合乎逻辑的质疑意见。如:在1986年的秦俑学术讨论会上,有人对ldquo;汞异常rdquo;的说法进行了全面质疑:如果要使秦俑馆方面的观点得以成立的话,首先就要排除以下几种外部汞污染的可能性。
一是,要排除陕西省缝纫机厂电镀车间排出的含汞废水、废气,对秦始皇陵封土所产生的各种污染;二是,要排除秦始皇陵附近的农作物,曾经使用过各种含汞的农药;三是,要排除长期以来,在骊山进行开山工程爆破过程之中,曾经使用过含汞的起爆剂。临潼地区汞污染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临潼县志》说:ldquo;1978~1980年,对全县苯、汞、铅作业工人进行普查,涉及21个工厂(缝纫机厂、鼓风机厂等)中人数1193人。rdquo;《陕西省志》说:ldquo;长安、临潼、蓝田县,农药中的汞、砷等有物质,大部分残留于土壤中,并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rdquo;
电镀、化工、造纸、制革、染料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汞污染的严重性,是世人皆知的。另外,农药中汞污染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据《陕西农牧志》介绍:陕西省ldquo;从1950年起,曾使用有机氯虫剂、有机汞菌剂赛力散、西力生;50年代后期,普遍使用乐果、赛力散、西力生;60年代菌剂仍以有机汞赛力散、西力生为主;直到1978年,才停止使用有机汞菌剂赛力散、西力生。rdquo;据著名土壤学家熊毅先生《中国土壤》一书可知:土壤一般含汞量为10~300pp,表土含汞量常高于底土,当土壤受到汞污染时,含汞量可达到40000~500000pp的超高值。
专家质疑说,如果秦始皇陵地宫集中埋着大量水银,它的地下无疑是一个特大的汞污染源,历史上应该有汞污染引起的病史资料才对;而且在紧秦始皇陵封土附近几个村子的水井中,也应该测得汞异常的技术数据。还必须强调指出,为了彻底排除外部污染的可能性,还必须在封土顶端1440pp的汞异常地点,继续向下、直达墓底,不断取出土样,分别测出各个深度的含汞值,如果从墓底直到封土这个垂直方向上的汞含量,ldquo;从下到上rdquo;呈现出一种逐渐递减趋势的话,这样才能证明封土汞异常的源头,确实不在封土外部、而在地宫的深处。
地壳中汞平均丰度为0.08ppm,土壤为0.03~0.3ppm,大气为0.1~1.0ppt。汞在大气中呈蒸气态,因而雨水中也有汞,平均浓度为0.2pp。水中汞的本底浓度,内陆地下水为0.1pp,海水为0.03~2pp,泉水可达80pp以上。所以,对秦始皇陵封土堆土壤汞量测定过程中,除含量达到1440pp这一个点,确实属于不正常之外,其余53个点的平均含量达到205pp,也都在地壳土壤本体平均丰度0.03~0.3ppm(即30~300pp)正常值的范围之内;此处地下水汞含量,也没有超过80pp的正常值。可见,有关秦始皇陵封土汞含量严重超标的那种说法,是很不实的。
西安有一位学者,对《史记》中ldquo;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相机灌输rdquo;的话,深信不疑,于是提出ldquo;在秦始皇陵地宫深处,存在着13000多吨水银,几千年来它们还在不断地流动着rdquo;。在他眼里,秦始皇陵地宫中,有一部世界上一无二的ldquo;永动机rdquo;。这种ldquo;永动机rdquo;的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的法则,人们可以进行评论。而对这13000多吨水银的来源,人们还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用现代化设备生产的汞,每年只有900多吨。而在秦代,以出产水银著称的ldquo;巴寡妇rdquo;所在的四川涪陵汞矿,一直到明清两代,进贡朝廷的汞每年只有300多斤。
要在秦始皇陵地宫中,灌进13000吨水银,按照明清时期朝贡数量估算,得让四川的这个ldquo;巴寡妇rdquo;,生产9万多年才能满足要求。要知道,如果在几十米深处的地宫,有13000多吨水银,那么它在封土堆表面形成ldquo;污染圈rdquo;的汞含量,就可能要达到500000~1000000pp的特高数值了。即使有的学者,将地宫中的水银,压低到了200吨的数字,也得让人家生产1330多年的时间。尽管天文数字的水银,不可能取得;的大江大海,也不能搬进狭窄的ldquo;题凑之室rdquo;中,但是古代聪明的工匠,还是有办法、有能力,用一种特殊手段,营造出ldquo;江河大海rdquo;的景观来!
在《述异记》中,有ldquo;鲁班,以石为禹九州图rdquo;的记载,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有ldquo;聚米为山,指画地形rdquo;的记载,以指画地,画以ldquo;四渎、五岳、列国之图rdquo;等,说的都是制作ldquo;四渎、五岳rdquo;的立体地形模型。既然,在秦始皇时期就有制作山川模型的技艺,那么将这类模型放入墓中,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凡是于做模型的人都知道,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江河形象逼,只需在相应部位上粘上一些银粉或者涂上一层水银就可以了。这种用涂银粉、涂水银表示ldquo;水面rdquo;的方法,凡是当年在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模型厂待过的师生,那是人人都会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