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演技,装死的动物是认的

  还记得《伊索寓言》里狗熊和朋友的故事吗?故事中遇到狗熊逃生无望的人通过装死躲过一劫。需要提醒的是,这只是故事,现实生活中遇到狗熊时,装死并非是好的逃生方法。但对一些动物来说,<>当它们面对动物的攻击等外界威胁,打不过又逃不脱的时候,它们的会选择原地装死。

  飙演技,装死的动物是认的

  《伊索寓言》插画之“熊和两个旅人”,作者:米罗·温特尔,图源:“熊和两个旅人”条目

  或许在我们眼中,动物的装死漏洞百出,我们能瞬间识破它们的把戏,但在自然界的猎手们面前,装死这套策略显然是有效的,否则装死的动物们早就全部灭绝了。

  动物为什么要装死?怎样选择装死的时机?装死有哪些技巧?装死和动物催眠又有什么关系?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相信看完后你会发现,装死这个看似简单无脑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动物们数千万年的演化积淀和食物链残酷定位下的求生本能。

  <>装死,押上生命的一场豪赌

  装死也叫假死、拟死,是一种动物将自己伪装成死亡状态的行为,其用意在于逃避天敌的捕食,<>可以将它归类为一种防御手段。从昆虫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乃至哺类,于装死的动物演员们遍布各界。

  从人类角度看来,动物的装死显得过于“”,因此有很多人不免会质疑:装死的有用吗?狩猎者难道会对肉质如此挑剔,以至于对送到嘴边的美餐都不屑一顾?事实上,装死确实有用,不过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究极秘法,更多的是<>动物在生存和死亡间进行的危险博弈。

  也就是说,<>动物并非一遇到危险就会装死,在实施装死之前,不管智能高低,动物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衡量逃跑和装死哪个生存概率更大。一旦决定逃跑,它们必然会用尽平生所学来试图逃出生天。但一旦决定装死,动物们也会装出技术、装出尊严、装出生的希望。

  飙演技,装死的动物是认的

  正在装死的伯迈斯特叶蛙,作者:Popovkin(图源:“装死”条目)

  说白了,装死策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动物走投无路的选择。在选择装死后,就相当于把自己置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因此要<>充分地计算好利益得失,同时还要装得像、装得有技巧,否则便是万劫不复。

  <>“奥斯卡影帝”告诉你装死的技巧

  装死能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捕食者对于静止的猎物反应不活跃,例如青蛙,因此有很多昆虫会选择在青蛙面前装死。此外,装死动物往往表现出<>蜷缩躯体的防御形态,或者呈现<>肌肉僵硬的状态,这会让很多段位不高的猎食者很难下嘴,一方面它们可能没有绝对的力量来吃掉这样“不听话”的“体”,另一方面它们也会懒得花费能量和这具“死”较劲,因此在一番权衡后,捕食者会更倾向于寻找附近更好下口的活猎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捕食者都像青蛙一样好骗而且低端。对于敏锐而又喜欢食腐的动物来说,躺着装死就等于将自己送上它们的餐桌。所以很多动物并不仅仅会装死,<>它们可能会刻意表演出自己是被死或是病死的状态。这就像是在告诉狩猎者,我的肉有,吃不吃就看你了。此时,“机智”的狩猎者往往会选择弃之而不食。

  北美的弗吉尼亚负鼠就是这样一种充满心机的动物,<>它们能从至少2000万年前繁衍到现在的就是祖传的精湛“演技”。在受到威胁或潜在的伤害时,负鼠的嘴唇会后拉,牙齿外露,唾液在嘴巴周围制造出泡沫,眼睛闭着或半闭,还会从腺分泌出恶臭的液体;同时身体或是不自然地僵直,或是扭曲,表情痛苦至极;被狩猎者翻弄甚至被带走时都不会表现出任何反应,演得那叫一个切。相信除了那些饿急了的动物,没有谁会垂涎于这样一块疑似有或有疾病的肉。在装死几分钟至若干小时后,负鼠会恢复意识并开始自由活动。这么看来给负鼠颁一个动物界“奥斯卡影帝”奖一点都不过分。

  飙演技,装死的动物是认的

  正在装死的负鼠,作者:Johnrule(图源:“装死”条目)

  不过哪怕是再厉害的装死,也总会碰到 “硬茬儿”。一些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们根本不吃演技派这一套,在它们面前无论是逃跑还是装死都生机渺茫。这时候还是有很多动物选择装死而非殊死一搏,是因为它们考虑到,如果逃跑不成功,必然会遭到严苛的打,非常有可能在瞬间身体残疾,<>不如佯装放弃抵抗,让猎食者放松警惕温柔以待,保存有生力量再伺机逃跑。

  <>戏太多?因为装死已经渗透进基因和血脉

  装死作为动物界弱势群体们的傍身“绝技”,获得过程属于后天习得以及基因遗传,其中<>基因遗传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而且,装死不仅存在共性,还存在个性。

  研究发现,类似负鼠这样逼的装死很可能并非是出于自愿或受到意识控制,而是源于负鼠体内暗的特殊“开关”。很多时候,一旦装死动物处于某种特殊的体态,如受到翻弄而肚皮朝上,它们就会自动陷入假死。也就是说,<>为了把装死行为贯穿到底,很多生物甚至进化出了相应的反射机制,一旦符合触发条件,你不想装死也得“死过去”。

  <>“强直开关”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装死的共性,实际作过程中,装死还体现出明显的个性。从整个种群角度来看,虽然定好了有事儿先装死的规矩,但千篇一律的装死显然不如百花齐放的装死更加有意义。假如一遇到攻击就立马躺倒三分钟,然后苏醒狂跑,就可能让捕食者逐渐摸清路数,从而无视装死,趁热乎直接下嘴。

  从个体角度而言,<>装死行为的“参数”存在多样化、随机化的特点,如昏死的时长和苏醒的时机等等。复杂多变的装死行为让猎食者摸不清头脑,增加了学习的成本,也因此让装死者侥幸逃脱的机会加大。

  飙演技,装死的动物是认的

  正在装死的楼燕,作者:Klaus Roggel(图源:“装死”条目)

  <>被催眠还是故意装死?

  多年前,在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上,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地“催眠”了小狗、兔子、变色龙和青蛙,让这些小动物都仰面朝天不得动弹。

  飙演技,装死的动物是认的

  节目中“被催眠”的蜥蜴(图源:《挑战不可能》节目截图)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催眠术”并没有得到过科学研究的支撑,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并非的被“催眠”了,而是“故意为之”,但是这“故意为之”背后的答案却不尽相同。对于狗来说,通过训练让它完成假睡的表演似乎不难实现,但要训练兔子甚至是青蛙和变色龙就较困难了,它们能够“被催眠”其实是因为它们是自然界装死大军中的“名将”。

  以兔子为例,兔子是一种温顺的“素食”动物,所有体型和它们相仿或是更大的动物几乎都是它们的天敌,所以“装死”自然成为了兔子一种十分奏效的生存策略。兔子在被动仰卧的情况下,会很容易触发“假死开关”,并因此进入“硬直状态”。此时的它们会四肢僵硬、双目紧闭、心跳短暂停止。所以,与其说小女孩“催眠”了兔子,不如说是小女孩<>强制兔子进入了装死状态。

  常生活中,强制身边的小动物进入假死状态看起来很有趣,但<>对这些小动物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很多动物在假死状态下身体并非完全放松,而是会耗费格外大的能量以保持特有的僵直体态。例如假死中的兔子就可能会因为原本正常弯曲的脊柱发生僵直而断,结果导致实死亡。还有很多种动物的假死状态过于逼,以至于可能会因心脏骤停或者窒息而死。

  装死行为出现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身上,<>甚至像鲨鱼等非常大型、高等的猎食者身体中,也同样埋着所谓的“假死”开关。如果将鲨鱼仰面朝天翻过来,鲨鱼的头部就会自动地分泌一种特有的化学物质来使自己镇静,反复这一过程会让该物质的剂量逐渐增大,鲨鱼就变得好像睡着或是死了一样,一动不动,这就是鲨鱼的“强直静止”。海洋动物研究人员有时会利用这种方法将鲨鱼“催眠”以剥夺其攻击性,从而方便接下来的研究。

  鉴于人类在极端情况下同样会出现所谓“吓懵了”的假死状态,或许探究清楚动物对于威胁和恐惧的反应,对于人类自身的恐惧焦虑症治疗以及创伤修复等都将会大有裨益。

  飙演技,装死的动物是认的

  装死的东部猪鼻蛇(为了逼呕出了刚吞下的蟾蜍),作者:Benny Mazur(图源:“装死”条目)

  参考文献:

  1.Howard A. Merrill, "Control of Opossums, Bats, Raccoons, and Skunk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Verterate Pest Conference, Vol.8, 1962

  2.Trine Bilde, et al., "Death feigning in the face of ual canniali" BIOLOGY LETTERS, Vol.2, Issue1, 2005

  3.Takahisa Miyatake, et al., "Tonically immoilized sel?sh prey can survive y sacri?cing other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Vol.276, 2763-2767, 2009

  4.Luis Felipe Toledo, et al., "Is it all death feigning? Case in anurans"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Vol.44, Issue31-32, 2010  

  5.Rosalind K. Humphreys, Graeme D. Ruxton, "A review of thanatosis (death feigning) as an anti-predator ehaviour" 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iology, Vol.72, 2018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