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功高震主为什么没有选择背叛刘邦?

nsp; nsp;英布叛变,龙且阵亡,战事纠缠,形势逆转,项羽第一次感到有点儿恐惧。谋士武涉自告奋勇去游说韩信项王欣然同意。他认为,只要此事能成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nsp; nsp;武涉对韩信说:ldquo;天下人被秦朝苦害已久,所以群雄并起合力攻灭了它。亡秦以后,根据功劳割地分封,各自为王,以便休兵免战,与民休息。如今汉王又兴兵,侵犯人家的疆界,夺占人家的地盘,攻破三秦,还引兵出关,纠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攻打楚国。看他的意思,是非要吞并整个天下才肯罢休。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也实在太过分了!况且汉王这个人从来不把信用当回事,是不可信任的,他多次落在项王手里,项王心存怜悯不肯加害,可他只要一脱险,总是立即背弃盟约,重新攻打项王。此公之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一至于斯!现在大王你虽然自以为与汉王交情深厚,替他尽心尽力,可是终究还是要被他干掉的,不信你等着瞧好了!你之所以能够苟延到今天,就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当今楚汉两雄相争,你在其间举足轻重,西汉王,汉王就会胜;东投项王,项王就会赢。倘若项王今天败亡,下一个倒霉的就会轮到你。你与项王是旧交,为大王计,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霸一方?那样便可以安枕无忧了。如果错过这个机会,死心塌地助汉击楚,就大大失策,不是一个有智谋和远见的人应有的选择!rdquo;
nsp; nsp;韩信辞谢道:ldquo;我过去侍奉项王,官位不过郎中,职务不过是个执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从,因此才背楚归汉。汉王任命我为大将军,让我帅数万人马,解衣推食,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了今天,算是混出了个人样。人家对我这样亲近信赖,我背叛他实在没有什么理由,也不会有好结果,我就是死,也不会变心。请代我向项王致意!rdquo;武涉怏怏而返。
韩信功高震主为什么没有选择背叛刘邦?
nsp; nsp;蒯彻听说了这事,又动了心思。他认为武涉不行,自己肯定行。于是精心准备了一大套说辞,层层剖析,反复取譬开导,其煽动性和蛊惑力不在苏秦张仪之下。但韩信终于不为所动。蒯彻究竟说了些什么?韩信又是如何回答的?
nsp; nsp;蒯彻:我学过看相,精于此道。
nsp; nsp;韩信:先生看相是采用哪种方法?
nsp; nsp;蒯彻:人的高贵与卑在于骨胳,忧愁与喜悦在于面色,成功与失败在于决断。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参酌,就相当准确了,几乎万无一失。
nsp; nsp;韩信:很对。那就有请先生替我相相,看看却是如何。
nsp; nsp;蒯彻请韩信屏退左右后,继续说道:ldquo;相你的lsquo;面rsquo;,不过封侯而已,而且还会出麻烦有危险;相你的lsquo;背rsquo;,却是贵不可言。rdquo;
nsp; nsp;蒯彻:当初,天下大乱,英雄豪杰们相继举兵起事,纷纷建立名号,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声势犹如火焰迸发,狂风骤起。那个时候,大家所考虑的,只是如何早灭掉暴秦。而今,楚汉相争,兵连祸结,致使民不聊生,死亡相继,抛荒野,数不胜数。项王起兵后,转战四方,横扫千军如卷席,无往而不利。后来更是乘胜追击,将汉王包围在荥阳一线。然而前进到京、索之间时,攻势顿挫,两军相持缠斗,已经历时三载。汉王将兵数十万,依仗山河之险,在巩县、洛阳一带抗拒楚军,一数战,却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更谈不上尺寸之功。失利逃跑,负伤挂彩,屡败屡战,于他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们争斗数年却决不出胜负,双方都差不多智穷力竭了。长此以往拖延不决,将士们的锐气就会消失殆尽,厌战情绪会像细菌一样甚一地传染蔓延,粮食也要耗光,老百姓更是怨声载道,人心惶惶,筋疲力尽,无所凭依,对谁也没好处。依我看,如果没有外力强势介入推动,楚汉战争还会拖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而足下你,才是正的决定性因素!你帮汉王,汉王就会赢;你帮项王,项王就会胜;他们的命运取决于你的意向!我愿意披肝沥胆,向你呈献愚见,就怕你不能采用。假如你能听从我的计策,就应该在项、刘之外建立的第三种势力,让楚、汉相争相持,以便两利俱存,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这种情势下,他们都得看你的脸色,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以足下的贤才圣德,占据着富饶强大的齐国,又有燕、赵两国的归附,兵精粮足,所向披靡;只须出兵控制刘、项双方兵力空虚的地方,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人心,为民,制止楚汉之争,那么,天下就会群起响应,谁敢不从!进而分割大国,削弱强国,重新封立诸侯,建立新秩序;这样,天下就会畏威怀德,归服齐国,听命足下。我听说ldquo;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rdquo;。希望你能对鄙见深思熟虑!
nsp; nsp;韩信:汉王待我恩德深厚,把他的车给我坐,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灾祸,穿人家的衣要思虑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为人家出死力效劳。我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背弃大义而不顾呢!
nsp; nsp;蒯彻:你自以为与汉王交深契厚,想帮助他建立万世之功,流芳千古,窃以为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吧。当张耳、陈余都还是平民时,他们同生死共患难,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后来却又如何呢?足下是再清楚不过了。这两个人的交情之深,大概可以算是天下之最,结果却弄到彼此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地步,却是为何?就在于人心难测,贪得无厌啊!就交情而言,你与汉王,得过陈余与张耳吗?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文种、范蠡尽心尽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辅佐越王勾践反败为胜,灭掉强大的吴国,称霸诸侯。霸业成功后,却一个,一个不得已逃亡。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兔尽狗烹的法则啊!就忠信而论,你与汉王,得过文种、范蠡与勾践吗?汉王是不住的,他不过是利用你罢了。不当心会要命的啊!
nsp; nsp;足下还定三秦,水淹废丘,逼使章邯;佯渡临晋,奔袭安邑,俘获魏王豹;北攻代国,活捉夏说;东出井陉,大破赵兵,阵斩陈余,生擒赵王歇;又在历下袭破齐军主力,更于潍水歼灭楚国援军二十万,击龙且。我听说,ldquo;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rdquo;这不就是说你的吗?足下身怀无人匹敌的勇略,立下不世之功,归楚,楚人不敢相信;归汉,感到震恐。哪一头也不是你好的归宿。足下身为人臣,不仅名满天下,而且功高震主。我心里很为你感到危惧!
nsp; nsp;韩信沉默良久后辞谢说:先生暂且不要说了,让我好生考虑一下。
nsp; nsp;几天后,蒯彻又去见韩信,再次剀切进言。
nsp; nsp;蒯彻:甘心做劈柴养马等微勾当的人,无从染指万乘之国的权柄;谨守着微薄薪俸心满意足的人,不可能获致卿相的高位。所以说,明智的人做事坚决果断,快刀斩乱麻;犹豫不决会导致灾祸。精于打小算盘,就会贻误大计;谋而不决过于瞻顾,就会错失良机。俗话说得好:lsquo;猛虎犹豫不决,不如黄蜂、蝎子用刺去螫;良马原地踏步,不如驽马稳步徐行;孟贲般的勇士狐疑不定,不如庸劣的人下定决心达到目的;虽然有虞舜、大禹那样的智慧,嗫嚅不言,不如聋哑人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rsquo;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行动,只有行动,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希望你详细斟酌考虑,早作决断!
nsp; nsp;韩信自以为劳苦功高,刘邦也待自己不薄,当个齐王安富尊荣挺滋润的,不愿也不背汉自立。他经过反复考量,终于明确谢绝了蒯彻的建议。蒯彻感到危惧,就装疯卖傻做的巫者去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