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中的练、演、打是什么关系?
武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以技击格斗为主体,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一种特全面的搏击术。有着一套科学系完的训练体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那武术中的练、演、打是怎样的关系呢?下面跟着为什么网来看看吧。
练法是学习武术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学习武术首先要从基本功开始,踢腿、拔筋、下腰、站桩,逐渐在向套路过度,中国武术的套路十分丰富,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拳法即可,中国武术总体上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外家拳讲究舒展大方、刚猛有力、闪展腾挪、动静分明,它不仅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而且有极高的审美观赏作用。而内家拳则讲究,朴实无华、以柔克刚、以气摧力、动静自如,精研其术不仅可备非常、应急变、更以健身心、益寿年惊叹世人。习练武术中的套路主要是找劲道的一个过程,在千锤百炼的习练当中,可以将技击实战中所需的力量、劲道摸索出来,就如形意拳中找力的过程,无论是明劲、暗劲、化劲都是老师先给做示范,学生模仿、研究,自己慢慢体悟,老师再做示范再给学生纠正,反复研究反复体悟而成的。身法在搏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古谱曰:进头进手须进身,身手齐到方为。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对身法的要求,身法不但要快,还要敏捷和灵活。在这方面的训练,传武术是以套路为主的训练方法是较科学的,练习套路不但将身体的协调性完,还可以提高身法的敏捷和速度,对耐力和体力都有所帮助,常言道:拳打千遍身法自灵!所以奉劝大家在习武的过程中不要忽视传武术套路的重要性。
演,是武术风格和表演的一种体现形式,他不仅可以提高习练者的身体素质、功夫水平,还是一种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武术文化,给人一种力与美的享受。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ldquo;武舞rdquo;与ldquo;武术rdquo;了,据史料记载,武舞源于商周,人们在祭神、祭天时跳各种舞蹈让神来享受的一种祭祀活动,《山海经middot;海外西经》说:ldquo;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头,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为目,以脐为口,干戚以舞。rdquo;这是对远古时期战争现实的一个浪漫的艺术表述。帝断刑天之头的精明干练,干戚以舞的潇洒飘逸,使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凶残的搏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某种可能性的联系。帝干戚以舞,已经武术表演的原始意味;不难看出,帝之舞,完全是对自己战胜刑天之喜悦心情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以武为舞的形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从历史上看,武舞和武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很难截然分开,古时候,周武王兴兵伐商时,举办大行的祭祀仪式,舞蹈者按一定的情节规定击、刺、进、退,把实战中的攻防击刺溶于舞蹈当中,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武术的特点,大获成功!它对以后武术套路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再如唐代诗人杜甫写的名诗《观公孙大舞剑器行》中记载:ldquo;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烁如羿射九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rdquo;,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习练者表演的惊心动魄场面,使观看者脸色大!充分表现了舞剑人娴熟、逼的剑法和高超武艺。武舞随着ldquo;舞rdquo;的艺术因索增多,ldquo;武rdquo;的攻防格斗因素减少,逐渐被练兵中的军事训练内容所抛弃,成了专门供人欣赏的宫廷艺术了。但武舞中的套路形式及其丰富的演练技巧却成了以后武术套路技术中的主要内容。现代的竞技武术套路主要用于表演和展示武术文化。
打,是武术的核心!武术的灵魂!传武术的技法丰富多变,主要以踢、打、跌、拿为主,有头打、肩打、肘打、臂打、手打、跨打、膝打、臀打、脚打,全身上下都是武器。打法更为精妙!有直取快攻的刚猛击法,也有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巧打、还有指上打下、声东击西的妙打,中国武术的技击方法,在长期的实战中溶入了古代兵法的内涵,如拳谱中讲: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避实就虚、先下手为强。。。。等等,如佯攻、速攻、抢攻、退步连环击等,把不同节奏的各种战术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运用到实战当中。其实用性和全面性让搏击术望尘莫及!
练、演、打是中国武术习练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环节。他们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不同的实质概念,可惜的是现代的许多习武已经把他们之间的概念混淆了,已经分不清孰重孰轻了!练套路的不实战不对打,练实战的不练拳,更有甚者只表演压根就不知道如何用、如何打!由于长期的缺乏对抗性练习和当今学无所用的现实环境,人们逐渐对武术的理解出了偏差,使武术失去了以往的风采。80年代初,刚开始恢复武术擂台时,选手们带着武侠梦抱着所向披靡的想法上了擂台,用了一些没有经过实战考验的夸张打法,被一些业余的拳击手或摔跤手打的落花流水,传武术不尽人意的表现,击碎了习武者多年的美好梦想,使许多拳师痛病思痛!盲目的从一端跑到另一端,放弃了以前的练法和技法,加入到西化成分过浓的拳击加腿加摔之中,在实践中武术擂台离传武术越来越远,所以现代许多武术家,都认为是散打将传武术打下了擂台!武术散打经过30年的探索努力还是没能突破自我,始终停留在拳击加腿加摔之中,几乎完全看不到中国武术的技法。人们慢慢意识到我们不是在继承发扬传武术!而是又发明了一种新拳种!所以大家又开始高呼:发扬国粹!提高武术技击!打练要结合!这种想法做法是对的!问题是如何打练结合?如何打?如何练?很多武术专家认为:武术一定要打练结合,平时怎么练,实战就怎么打!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练既是打,打既是练,打和练是不能分割的!这些言论听起来非常有道理,我们现代武术散打缺的就是中国元素、中国特色,而传武术缺的就是实战!如能将打练结合起来当然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在实际当中并非如此!
nsp; nsp; 在实战中根本不是那回事,老师教的技法几乎都用不上,这是为什么呢?打和练的确是不可分的共同体,但又的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练拳时走架子要低,动作幅度要大,这样练容易出功夫,而表演时又是另外一套,架子要漂亮动作要潇洒,可以将武术套路中表现力不强的动作可以减掉,甚至为了出效果可以加一些别的体育项目的动作,打拳时要求高、飘、美,阴阳顿挫、节奏分明,动作更要大开大合,给人一种美与力的享受。所以习武者在练拳时和表演时是有区别的。至于说练和打在实战中差异就更大了,如果按练得时候的用法来实战,肯定会一败涂地,因为平时练的动作幅度大、节奏慢、时间长,所以很难用于实战。例如说形意拳的练法、打法、演法各不相同,但许多习练者都把它混淆了,用打法的去练功用演法的去武,形意拳的步法要求:迈步如行犁、落步如生根、前脚行后脚蹬、虚实相进、阴阳和合、磨胫而行。这些要求都属于练法,对提高运动员的功力、竞技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好处,而在实战中就不合适宜了,因为实战中速度要求太快在一呼一吸之间,没有时间让你ldquo;磨胫而行rdquo;,正的格斗只在进半步与退半步之间见分晓,所以就要求简单直接,以直线进攻为主,在最短的距离打击对手方能奏效,在实战中形意拳前辈们都采用ldquo;寸步rdquo;迎敌,是以后脚直接催着前脚走,一步即可上身应敌,这就是打和练的区别。练是在练功夫,需要架子低幅度大,而打则要快,简单、直接。再如形意拳的基本拳法ldquo;劈拳rdquo;,再练习劈拳时是用后手摩擦前手小臂内侧然后劈出,而有的拳师为了增加表演效果上台表演时,加上震脚助力看上去更是强劲有力、威震四方,如果在练习时绝不能轻易震脚,不然的话久练下去会伤及身体,尤其是对脑部和膝部会造成严重伤害。在实战中打劈拳就更不需要震脚和摩擦手臂了,它是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时间将手送到打击目标上。
nsp; nsp; 在刚开始练武时,老师会耐心给你讲武术动作的欲意何为!让你增加对武术动作的认识,使动作尽量的完美。慢慢的你在实践中发现老师所讲的招式不太好用,这就对了!不是招式不好用而是老师还没给你讲到,正实战的招式都在拳里,只不过用法不同,我们在练时是一种用法,实战时又是一种用法,完全不一样。其实武术的技击,打和练完全是两回事,这就是它的巧妙之处,只要不告诉用法手把手教你都学不会。再如形意拳中的ldquo;安身炮rdquo;对练中的ldquo;钳手rdquo;,在练时是以手抓住对方的来拳,实战中就不能这么用了,因为在交手时是很难抓住对方手的,所以正确的用法是以拳砸击对方来拳的手腕,再借反弹之力击其面门。
武术套路是习武的必经之路,它是练协调性和找力的一个过程。而对练套路则是练习距离感、抗击打能力、熟悉招法向实战过度的又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和正的实战还有距离。在实战中就要将所有的多余动作简化,以最快、最短的时间、距离打击对手,这就是拳谱中所讲的:ldquo;不招不架,只是一下rdquo;。武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传文化的认识、理解,以及自身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现代的一些武术工作者对当今的武术技击水平低下的问题无可奈何,提出传武术不适合擂台赛,认识传武术体系与散打训练不同,无法接轨!所以认为ldquo;鱼和熊掌不可兼得rdquo;,不应该让传武术削足适履,应保持特色走自己的路!这种偏激的想法是站不脚的!武术当然要有自己的特色,但其目的和宗旨与现代的搏击赛是一样的,它不论通过如何训练其目标都是技击,武术要发展要适应、适应世界,不能让世界歉疚、适应武术!不是武术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没能将它搞通弄懂,武术传承千年都没问题,到我们现代人手里就不行了吗?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请出正的武术专家,找出传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共同点和平衡点,让传武术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