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胖,为什么你还一直喊着要减肥?
热衷于以减肥餐来塑造身形、健美变瘦无疑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风潮。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个人几乎都会把减肥挂在嘴边。老年人和年轻人控制体重的动机可能有所不同,老年人更多是为了健康,而更多的年轻人则希望自己变好看,就像《卡路里》这首歌里唱的一样:“努力我要努力,我要变成万人迷”。
(图源:《卡路里》MV截图)
而求瘦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自己<>体像>(ody image)的不满意。<>体像是我们大脑中关于自己身体的图片,这个图片有可能偏离客观。>一些从大众的角度来看相貌还不错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丑得“影响市容市貌”,并且感到“难以见人”,有的甚至会出于对外貌的焦虑而回避一些正常的社交。体像的“主观性”从胖瘦的角度来看更明显。临床上可以观察到一些明明体重低于医学上正常水平的人,依然坚信自己的某些部位太胖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在父母看来并不胖的孩子,依然采取一些非常“决绝”的方式来控制体重。这些决绝的方式,常常会损害他们的健康。
到底有多少年轻人人觉得自己太胖了?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
<>绝大多数女生都希望自己变瘦>
图形匹配测验可以用来回答人们对自己体像的态度问题。在这类测验中,<>研究者往往会给受试者提供一系列从瘦到胖的身材图片,让他们从中找出自己当前的实际体型和理想的体型。>在意大利就有研究者借助图形匹配测验,对当地的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有81%的女大学生和38.4%的男大学生希望自己更瘦。
那么我国的大学生中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在一项研究中,借助图形匹配测验法,研究者调查了北京地区的425个大学生,发现有<>72.8%的女生和46.2%的男生希望自己更瘦一些。>
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希望拥有一个更瘦的体型?是不是因为调查的样本碰巧较胖。为此研究者分析了这些同学自我报告的身高和体重的数据,计算出他们的体质指数(BMI= )。结果发现男生的BMI均值为22.28kg/m2,女生的均值为19.86kg/m2。以此来看,这个样本的女生似乎并不胖。
同时研究者还计算了这个样本中超重(或肥胖)的例。对于成年人,我国常用的标准是BMI大于24kg/m2即为超重。按照这个标准,只有10.58%的人是超重的。因此,所选样本其实并不胖,在成年人群中属于偏瘦的。
(图源:Veer图库)
所以这些年轻大学生并非因为自己的肥胖而想要变瘦。那么他们究竟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身材?为此研究者询问了他们的理想身高和理想体重,这样就可以计算理想BMI。
结果发现,女性理想的BMI均值是17.87kg/m2,要健康标准的下限,即18.5kg/m2,显著地更小。<>事实上,有75.7%的女生希望拥有一个低体重的身体(BMIlt;18.5kg/m2),而有这样的愿望的男生仅仅占了2.3%。>
女生们那么想瘦,是不是因为现在的男生们确实喜欢“超级骨感的”的女朋友们。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者还让这些大学生在图形匹配测验中选择了自己认为最有吸引力的异性体型。男生选择的最有吸引力的异性体型均值为9.21,这个值要要显著地女生所希望拥有的理想体型均值7.91更大。这样看来,女生们想要瘦的程度其实是超越了男生认为最有吸引力的程度。
<>极端的减肥计划伤身又伤心>
对于自己的体像不满的人群中,有的人想瘦,有的人想胖。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想瘦和低水平的自尊、高水平的负性情绪和异常的进食行为密切相关。>
降低体重并维持,并不像广告上讲的那么容易,尤其是要达到本次调查折射出的大多数女性希望的低体重水平。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一些人可能会对自己 “下狠手”,使劲自己的食物摄入量,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饥饿状态。然而,大部分科学研究都表明,<>长远地看节食对体重控制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为什么苛刻的节食计划从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体重?请注意这句话中的“长远”两个字。为了弄明白这个原理,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内,请闭上眼睛,什么都可以想,但是就别去想一只大熊猫在抱着竹子啃的画面,一分钟之后睁开眼睛。
回想一下,是不是在这一分钟里,什么都没有想,除了看到一只大熊猫抱着竹子啃的画面。
(插图:杨璟绎)
同理,假如你制定并且参与了非常苛刻的节食计划,首先就要考虑哪些东西不能吃,<>而且这些往往还是你非常喜欢吃的东西。>苛刻的节食计划意味着你将常常处于饥饿状态中,于是很可能,你满脑子都是和这些食物有关的内容。<>一旦受不住允许自己吃的时候,就更可能吃正常量多许多的食物。>就好很饿的时候点餐,基本都吃不完;很饿的时候逛超市,会莫名其妙买平常多得多的食物。
心理学上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意味着想要抑制获取食物的冲动,就需要调动认知资源。但当我们一旦遇到压力情境,则需要调动一些心理资源来进行应对,因此,那些负责掌控节食计划的认知资源就被调走了,节食的阀门随之松开,一个大吃大喝的周期就会开始。不节食的人偶尔大快朵颐内心一般没有什么负担,而对于节食的人而言,<>大吃大喝之后往往会有深深的负罪感。>
于是,在负罪感的驱使下,新一轮的、很可能更苛刻的节食计划就会开启。随之而来的就是新一轮的体重循环。一个循环之后,体重的基数更可能上升而不是下降,一不小心,节食减肥变成了越减越肥。接着,人们会责怪自己没有毅力,会怀疑自己的自控能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大家低估了降低并且控制体重的难度。
(图源:Veer图库)
为了降低体重,有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减肥方式,如饭后催吐、服用非医生建议的,使用缓泻剂和利尿剂等。这些方法在生活中并不罕见,都是进食障碍的患者常常使用的。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是最常见的进食障碍亚型,其中的<>神经性厌食症是所有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的。>不少进食障碍患者在符合诊断之前都有严苛的减肥史。因此,减肥的风险不仅仅是减不了肥那么简单。
<>瘦不等于美,我们需要悦纳自己>
在了解了极端的减肥方式的危害后,我们还应回到根本,想一想为什么瘦会受到那么多赞许。研究者普遍认为<>媒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体常常启用低体重的演员或者模特,通过种种形式向人们传达了 “瘦就是美”的信息;而通过社交媒体,熟人之间的互动传递并且强化了这种观念。
但是人们从来不知道,<>演员和模特其实是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如果你愿意,可以用上面的公式计算一下你记得名字的明星的BMI,很可能发现她们的BMI数值是远低于正常值的。在一些国家,体重太低的模特不允许走秀的,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法律。
人们也需要知道,身材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我们不应轻易去评价别人的身材。在被评价的情境中,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舒服。什么样的身体才是好看的,不同的时期的人们往往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当一个标准需要人们付出健康的代价,那么这个标准一定不是好标准,无论这个标准多么流行,多么受到人们的尊崇。>
人生中有许多纠结于身材有价值的事,过多地纠结于体重和体型,会妨碍人们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请放下对于身材和体型的执念。爱自己,接纳并且欣赏自己的身体,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