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生活
nsp;
nsp; nsp;ldquo;戏曲rdquo;考负笈东瀛,带着一个疑问,就是ldquo;戏曲rdquo;一词的来源。不是要做这个词的训诂考证,只是想知道,这个被人们用来称呼中国特有的戏剧的术语,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又是哪些人先开始用,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今天我们所知的意义?
nsp; nsp; 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今天我们习称的ldquo;戏曲rdquo;,并不见于古籍mdash;mdash;当然我这话有个语病,20多年前,江苏省昆剧团的胡忌老先生在《四库全书》所收宋末南丰人刘埙的《水云村诗稿》里,意外地发现有ldquo;永嘉戏曲出,南丰泼少年化之rdquo;一段文字,高兴地给浙江艺术研究所的知交洛地先生写信,洛先生随即将原信在他主编的内刊《艺术研究》上公开发表,并且在他的著述里,不止一次地重复说明这是胡忌先生的重大发现mdash;mdash;在这之前,还没有戏曲研究专家有这样的发现。既然宋人的《水云村诗稿》里有ldquo;戏曲rdquo;一词,算是找到了这个术语最早的出处,但是问题并没有正解决,因为刘埙在这里虽然用了ldquo;戏曲rdquo;这个词,但是当时的文献看不到类似的称呼,而且也没有找到他多次用这词的记录。既然如此,要把这看成ldquo;戏曲rdquo;作为通用术语的起源,仍嫌不足,更何况后来称ldquo;戏曲rdquo;者,从未有人提到过个源头。从学术的角度看,所谓ldquo;源rdquo;,要有ldquo;流rdquo;为依据,没有流或看不到流,ldquo;源rdquo;的确认,就无从谈起。
nsp; nsp; 以ldquo;戏rdquo;和ldquo;曲rdquo;连称,用之以命名中国特有的戏剧,一般认为始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以前的中国学者把戏剧看成是ldquo;小道rdquo;,偶有研究,也多从音律和文章入手,ldquo;戏rdquo;虽然是小道,ldquo;乐rdquo;和ldquo;文rdquo;却从来都是大事;ldquo;戏rdquo;中既有ldquo;乐rdquo;又有ldquo;文rdquo;,就可以当成ldquo;乐rdquo;和ldquo;文rdquo;研究。因此明以来,各种《曲律》繁多,成为戏剧研究著作的主体;文章之学,声韵和用语得失优劣,同样可以成为文人关注的对象。而戏剧被当成ldquo;戏rdquo;,重视其中表演的和戏剧性的因素,要迟至清代,李渔《闲情偶记》讨论表演以及演员的养成,李调元《剧话》和焦循《剧说》从戏剧方面评价历代名作,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至于王国维,他是从事近代形态的戏剧研究的第一人。中国传戏剧得以成功地进入现代学科体系,是由于他对戏曲的规范与系的学术研究,因此在学术史上,他的功绩自是无可拟。
nsp; nsp; 《宋元戏曲考》于1913年成书,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更名为《宋元戏曲史》。王国维研究中国戏剧并以ldquo;戏曲rdquo;命名,大抵是受本学界的影响。本早期出版过不少以ldquo;戏曲rdquo;为内容的集子,直到现在仍有新出。但不能想当然地以为这些本书籍所用的ldquo;戏曲rdquo;这一名称同于我们今天普通使用的ldquo;戏曲rdquo;,因为在本的书籍里,不仅有《明治时代戏曲集》之类完全是本戏剧的集子,还有《意戏曲集》和《莎士亚戏曲集》、《易卜生戏曲集》等等,细细分辨,100多年来,从本大量出版的书名含ldquo;戏曲rdquo;二字的书籍内容看,假如我们把这ldquo;戏曲rdquo;二字换成ldquo;剧本rdquo;,基本上不会有问题。我看到的最早在书名上标出ldquo;戏曲rdquo;的是1890年出版的《戏曲丛书》,收有近松门左卫门等名家的剧本,应该还有更早的;1988年本的调布市举办了武者实笃小路的戏剧活动的展览,名称就叫ldquo;戏曲与演剧rdquo;,更可佐证他们常用的ldquo;戏曲rdquo;一词与中文ldquo;剧本rdquo;一词的对应关系。
nsp; nsp; 那么,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可不可以直接看成是ldquo;宋元剧本考rdquo;?王国维既说ldquo;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rdquo;,他当然不仅仅是在讲剧本。但如果看书里的内容,他开宗明义就说ldquo;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rdquo;,如此看来,他把他所写的ldquo;戏曲rdquo;当成ldquo;文学rdquo;看,并不奇怪;而且他的兴趣也基本在于文学,在这一点上,他和他那些只以文学为重而轻视演出的前辈,并没有根本差异。王国维是把ldquo;戏曲rdquo;读成ldquo;剧本rdquo;的,是从文学的角度戏剧的。好友黄仕忠先生在文章里曾经提及,1920年代,本青年青木正儿想研究中国的明清戏剧,专程来中国,在北平拜访王国维,王国维听说他要研究的是明清戏剧,不以为然地说,ldquo;元曲是活文学,明清戏曲是死文学rdquo;,这是他使用ldquo;戏曲rdquo;一词的立场的另一佐证。这样的用法,与本学者用ldquo;戏曲rdquo;一词的内涵,基本一致。及至《剧学月刊》发表署名书评,批评青木正儿新著的郑震编译本《中国近代戏曲史》,指其混淆了ldquo;戏曲rdquo;与ldquo;戏剧rdquo;的概念,认为ldquo;戏曲史并不是戏剧史,戏曲史是以剧本为中心的,戏剧史却是以舞台为中心的rdquo;,也可说明当时学者们在ldquo;戏曲rdquo;一词的用法上,实承袭自本。
nsp; nsp; 王国维是因受本学者影响而使用ldquo;戏曲rdquo;以称中国特有之戏剧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今人常用的ldquo;戏曲rdquo;一词,就源于本。王氏著书已经是,但早在清末,就有ldquo;戏曲改良rdquo;之呼吁,改良论者们用ldquo;戏曲rdquo;的称谓并不见有任何特殊的用意,只不过与本人的用法,显然有异。
nsp; nsp; 以ldquo;戏曲之有益rdquo;反驳ldquo;迂腐之儒士rdquo;关于ldquo;世界上有用之学多矣,何必取俚俗靡游荡无益之戏曲rdquo;之说,他的《论戏曲》,最早发表于《俗话报》1904年第11期,署名三爱,次年以文言在1905年《新小说》第2卷第2期重新发表,并被收入阿英《晚清文学丛钞middot;小说戏曲研究卷》。他所用的ldquo;戏曲rdquo;一词与今人所用几乎完全一致,因而起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更适宜于看成这个术语的成立。如果想到两年前梁启超写《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时,还只把ldquo;戏曲rdquo;看成是ldquo;小说rdquo;,至少看成同类,足可知文中ldquo;戏曲rdquo;一词的使用,实有开创之功,既有异于梁启超,将ldquo;戏曲rdquo;和小说明显区分开来,又与其后的王国维大相径庭。
nsp; nsp; 在一代,ldquo;戏曲rdquo;一词渐成报刊中的常见词汇,当然,主要还是见于ldquo;改良戏曲rdquo;或ldquo;戏曲改进rdquo;的场合。1905年周孝怀在四川组织ldquo;戏曲改良公会rdquo;,就是一个旁证。但ldquo;戏曲rdquo;在普通文人笔下,其用并不普及,即使是为改良公会写了第一个剧本的赵熙,他说的也只是ldquo;改良川戏rdquo;。进入,ldquo;戏曲rdquo;一词愈来愈多见,元年(1912年)北京市内外城巡警总厅专门制定有关招收女性学生教授戏剧的特别法规,名为《管理排演女戏规则》,规定ldquo;所授戏曲,均以有益无伤风化为宗旨rdquo;。1915年大总下令在成立通俗教育研究会,其中就分为小说、戏曲、讲演三股。各地的教育和门,在机构设置和公文撰写时,ldquo;戏曲rdquo;一词,已然不复鲜见,只是它的来源,仍然是一个谜团。
nsp; nsp; 进一步看,清代宫廷早就在用ldquo;戏曲rdquo;这个词。据《清会典》,嘉庆二十年上谕称,ldquo;近年蒙古渐染汉民恶习,竟有建造房屋演听戏曲等事rdquo;;《清高宗实录》称ldquo;和声署乐章,沿袭明制,仍用戏曲,殊属非体rdquo;。在清宫档案里,更有多份乾隆四十五六年各地官员的密报,称接奉上谕,ldquo;奴才遵旨查办违碍戏曲,所有陆续收买曲本三百九十七种,及勘出八十四种,节经具奏,并将所勘各种交图明阿复核缘由,于前折陈明在案。rdquo;ldquo;窃照查办戏曲,昨奴才拟请凡有关涉本朝字句及宋金剧本扮演失实者,皆应删改抽掣,另缮清单同原本粘签进呈,其余曲本有情节乖谬,恐其诳惑愚民者,亦照此rdquo;云云。这些奏章里,分别出现了昆腔、梆子、乱弹以及剧本等字样,但ldquo;戏曲rdquo;已经成为各剧种的通称,且并不像是在指称剧本。通过各地查办ldquo;违碍戏曲rdquo;的过程可见,至迟到清乾隆年间,ldquo;戏曲rdquo;就已经是中国传演剧的通用称呼。
nsp; nsp; 考虑到皇帝的口谕起文人的诗文更近于口语,很可能清代的常用语中,ldquo;戏曲rdquo;这一称呼已经成为习惯。文人如王国维者,嫌这样的称呼太口语化,所以在词文辞章里,不愿意使用;而从清末、周孝怀到初年的法规法令和机构设置,既有白话文运动的背景,就没有理由避讳。尽管又有齐如山等想采用ldquo;国剧rdquo;之类称谓,终未能普及。经过这样的曲折历程,ldquo;戏曲rdquo;才成为人们普遍用来指称中国特有的那种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舞台手段的戏剧的词汇,直到今天。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