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家谱?

nsp; nsp; 在古代不注重个性张扬的民风中,中国人过着一种聚族而居的集体生活。家族内维持彼此亲情关系的一种无形的纽带是血缘,而维系家庭、宗族的有形纽带则是家谱。家族的三要素是祠堂、家谱、族田。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以文字形式记载本族肇迁繁衍的脉络,记录本族的分支状况及历史族人的功绩等。家谱名称繁多,如宗谱、世谱、族谱等,又可分为总谱、通谱、支谱、房谱、谱、会谱等。
nsp; nsp; 家谱是家族文化积累的产物。中国人历来重视纂修家谱。认为ldquo;家国一体rdquo;, 国有国史,而家谱就是家史。古往今来,人人都有流芳百世的愿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ldquo;青史留名rdquo;,而家谱则可以照单全收本族本宗的子嗣后代,只要不是做过特别令家族蒙羞的事情,几乎每个族人都可以在家谱上留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家谱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地位要国史更为现实和重要;修家谱的风气,也就愈演愈炽,历代不衰。随着家族的发展,家谱也就有了补修、续修、重修的现实需要。
nsp; nsp; 家谱的历史起源久远。古有ldquo;譬隙主诵诗,并诵世系rdquo;之说,吕思勉考证认为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确有口述家谱的存在。ldquo;族rdquo;是有血缘关系的群体,无尊卑主从之别。周代实行宗法封建制度,推行宗法分封,家谱别亲疏,明世系之外,又渗进了主从尊卑阶级特权。《周礼middot;春宫》载:ldquo;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rdquo;所谓ldquo;辨昭穆rdquo;,就是分别亲疏远近、尊卑贵。春秋战国时烽烟迷漫,使得孔子ldquo;正名rdquo;、ldquo;复礼rdquo;的理想终成泡影。秦汉时期宗法制度再次建立,家谱史也发展到了一个历史新阶段。
为什么会出现家谱?
nsp; nsp; 魏晋南北朝时成为了家族史上的黄金时期,当时推行士族,ldquo;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rdquo;,选官品人,婚姻嫁那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ldquo;官司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由谱系rdquo;,家谱成了选举,士族出仕,门弟婚姻的考察范围与重要标准,同时也变成了士族服务的工具。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成熟,隋唐五代以后,ldquo;取士不问家世rdquo;,ldquo;婚姻不问门阀rdquo;,家谱失去了以前的功能,由官修变为私修,宋代私修家谱的作用淡化,凸显的是其凝聚家族成员,稳定的作用。编修家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编篡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记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等。
nsp;
nsp; nsp; nsp;私家修谱自宋代兴起,经元、明的发展,至清朝中期达到鼎盛,各地不断涌现出修家谱的热潮。明代中后期,家谱的体例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至清代家谱体例渐趋定型,包括凡例、诰敕、仕宦、世系、族训、祠堂、坟茔、族田、艺文、传记、碑铭等。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征,在纂修体例以及版刻、装帧等方面也均有所反映。明代家谱体例上,增加了ldquo;志rdquo;、ldquo;图rdquo;、ldquo;考rdquo;、ldquo;录rdquo;等,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纳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辖;三是纳目与条目的混合体。清代迄今所纂修的家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代。
nsp; nsp; 一般而言,家谱由家族源流、堂号、世系表、家训、家传、艺文、图像七部分内容构成。家族源流是追溯本家族的肇造、发展历史,考证家族的来源与变迁,详细记载家族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轨迹。
nsp; nsp; 堂号是一个家族的特殊标识,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始祖、名人而自创。堂号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一般是以郡名作为堂号,或以诸侯国、府、州、县名为堂号。家族迁徙分开后,往往会在ldquo;总堂号rdquo;之下再加入ldquo;分堂号rdquo;。总堂号是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称为ldquo;郡望rdquo;。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堂号如杨氏ldquo;四知堂rdquo;、王氏ldquo;三槐堂rdquo;、赵氏ldquo;半部堂rdquo;,都有一定的来历与影响。
nsp; nsp; 世系表是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记载家族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以欧式、苏式、牒记式、宝塔式世系表最为著名。欧式世系表又称横行体,由欧阳修创立。它世代分格,五世一表,人名面侧有一段生平记述,由右向左横行、苏式世系表又称垂珠体,由苏洵创立。它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由右向左排列。牒记式世系表不用横坚线连接世代人名,纯用文字来表述,人名下有一个简介,世系固定,次序分明,宝塔式世系表是自上向下排列,横竖线连接,竖线在横线的中间,开似宝塔。
家传是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者的一种正式传记。家传内容大至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小至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事情,如赈济族人,出资修建祠堂、祖墓等。自六朝起,开始将家族中 nsp; nsp; nsp; 名人的诗赋等艺文著作选录编入家传,尤其是明朝,此风更盛。选录的内容涉及史学、文化、经济、等许多领域,隐着大量珍贵史料文献,堪与ldquo;经典史料rdquo;相媲美,成为史学研究历史、搜寻资料必不可少的领域。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内容包括其人的诗文著作、书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时收录一些图片资料,如祖先画像、地图、故居图、村庄图、墓穴方位之类,或刊载一些先人遗墨。
nsp; nsp; nsp;家谱的历史源远流长,已经形成有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言行举止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族仪礼的重要组成都分,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它不但凝聚着本家庭成员的灵魂与血缘,还凝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