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加快航天强国建设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总4月23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回信在航天界引发热烈回响,广大航天工作者表示,将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接过他们手中的旗帜,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走得更远,早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志不能丢

  1970年4月24,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正式成为“太空俱乐部”的一员。作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院士,看到回信后非常激动。他表示,将积极响应总的号召,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看到总回信,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栾恩杰院士回想起5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深为老一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的非凡成就感到骄傲,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对中国航天充满信心。”他说,新时代的航天人一定会传承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在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上接续奋斗,勇攀高峰。

  “50年前,老一辈航天人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勇于登攀,确保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更要求我们胸怀梦想、勇攀高峰、自主创新、奋勇拼搏。”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

  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的宋庆元介绍,七〇六所新一代航天工作者正按照总要求,斗志昂扬,勇于担当,奋战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民族工程中,朝着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长征一号”第固体火箭发动机主任设计师陈克明说,和人民不会忘记每一个为航天事业奉献的人,总的回信必将激发新时代航天工作者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参与探月工程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从接触到的老一代航天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参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研制任务的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3所高级工程师黄程友说,他们一定铭记总的叮嘱和要求,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早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手握接力棒,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表示,总的回信饱对老一代航天人的高度嘉许,饱对新一代航天人的殷切希望,饱对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托期待,这是极大的勉励、鼓舞和鞭策。希望新时代航天人以他们为榜样,勇攀科技高峰。

  “总的回信,是对老一代航天工作者的肯定,更是对新一代航天工作者的期许。”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说,今年,火星探测任务和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先后实施,这将是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又一次跨越式突破。他们将接过老一代航天人的旗帜,以“严而又严、慎而又慎、细而又细”的标准,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大力突破核心技术,争取早完成“探月”和“探火”任务。

  中国航天科工快舟火箭总体设计师黄雷说,总的回信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打造快舟金牌火箭、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蓝箭航天火箭研发部总经理戴政说,作为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更应该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勇于探索,迎接挑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萧磊说,老一代航天人的非凡成就激励着新时代航天人前进,坚定了他们投身建设天基物联网这一“新基建”通信基础设施的信心。

  “我们年轻一代航天人手中握着沉甸甸的接力棒,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国家航天局系工程司调研员祁海明表示,他们将传承弘扬航天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早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北京4月24电 本报记者 陈海波 张蕾 詹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