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不用庞上策攻成都?
庞号称ldquo;凤雏rdquo;,司马微曾评价ldquo;卧龙rdquo;ldquo;凤雏rdquo;得其一就可得天下,可见其谋略。但是在攻占成都的过程中,刘备却没有采用庞所认为的上策这是为何呢?下面为什么网的小编为您解答!
成都作为千年古城,虽然没有得到刘备的青睐,但是,不可否认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蜀地成都是块宝地。成都历史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与很多的名字。如蓉城、少城等等。你想知道成都还有那些名字吗?请看:蓉城是哪里?成都的别称有哪些?
刘备和刘璋反目后,决定夺取成都。刘备征求庞的意见,庞给他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直取成都;中策是装作回荆州,将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骗来掉,夺取白水关,然后进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荆州结合起来,再想办法图川。刘备最终采取了庞献上的中策。
刘备入川,留下诸葛亮协助关羽守荆州,让庞跟随自己入川。应该说,这是除诸葛亮之外最大的信任了,实际情况也是,刘备入川后,大的军事行动都是和庞商量。但是,既然庞自己看来是上策的计谋,刘备为什么不采取,而是要采取中策呢?
上策太险,一旦不成会全军覆没
庞的上策是:ldquo;暗中选派精锐兵马,夜兼程从小路捷径奔袭成都。刘璋没有战略才能,又向来缺乏守备措施,我们大军突然到达,一举便可平定成都。rdquo;实行这个计策的关键点在于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在不被敌人觉察的情况下兵临城下,同时要一战解决问题。但实行这个计策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万一中途有个变故,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首先是兵马问题,刘备本来兵马就不多,再要从中挑选出来一部分,能有多人兵马攻城?即便是刘璋这个人再无能,平常缺乏守备措施,这力量相差悬殊,列阵交战都没有任何胜算,何况是要攻城!再说了,刘璋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总不能连一个忠勇之将也没有吧?其次是行军路线,直取成都要绕过白水、涪城、绵竹、雒城才能到达成都。要想绕开这条大道走捷径小道,一旦暴露行踪就会遭到攻击。至少,战役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再就是一战解决问题,雒城离成都只有五十里,战役稍一迟延,必将遭到前后夹击。就刘备这点儿兵马,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定是全军覆没,连一个退路都没有。如果是刘备亲自带兵前来,出现意外将无路可走。假如刘备留在葭萌,精兵已经分走,剩下些弱兵同样不是招架挨打吗?所以,刘备是要考虑风险的,这种冒险行为刘备不采纳应在情理之中。
虽然说打仗就要冒风险,过去不是有个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吗?但这两个战例都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进行的,和刘备所处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项羽破釜沉舟,是诸侯都在避战,也就是等着章邯各个击破,而章邯一旦得到赵地,项羽等联军只能是被动挨打,失败的后果就是。韩信的背水一战,走的是井陉口,本来就没有退路,还不如将自己ldquo;置之死地而后生rdquo;。刘备有退路,因为刘璋是要送他走。一旦开打,两人就撕破脸,不成功可是进退无路了。
还有,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庞仅仅从战役层面来考虑问题,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取得成都;而刘备是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既要夺取成都,还要考虑获取益州全境,将荆州和益州连成一体。所以,在庞看来这是上策,在刘备这里并不一定就是上策。
中策最终实行,实际最为稳妥有利
庞的中策是让刘备率领大军来到白水关,号称是要返回荆州,然后通知白水关守将前来作别。白水关守将是杨怀和高沛,两人本来就敬佩刘备的威名,建议打发刘备走的意见又是他们提出来的,听到刘备要走,心里必然高兴。这样一来,两人就会轻装前来,只要他们来,就将他们扣押,趁机收编他们的军队,进而兵发成都。刘备同意了这个中策。
刘备入川是得到刘璋手下张松和等人暗中支持的,张松暴露后,被刘璋掉。刘璋命令各关将领不要再把文书传送给刘备。刘备将白水关督军杨怀和守将高沛招来,以这个理由将他俩了。刘备进入关内,将守关将士的妻子儿女押做人质,趁机收编了这只部队,让黄忠和卓膺带领他们向成都进攻。在绵竹,督军李严又率领众将投降了刘备,刘备军力更加强大,很快来到了成都很近的雒城。在雒城,刘备围而不攻,一年后雒城破,刘备来到成都城下,十几天后刘璋出城投降。
实际上,刘备走这条路线最为有利,攻下白水关,刘备既得了地又得了兵,攻下绵竹,刘备同样是既得了城又得了兵。围困雒城一年,虽然时间长了一点,并不是刘备没有能力早一点攻下来,实际是刘备的一种策略,那就是让刘璋不能分兵,腾出时间给诸葛亮、张飞等人攻城略地。等到成都打下来,益州的大部分城池已经掌握在刘备手中了。可见,这条路线是既稳妥又获利最多。
其实下策之外还有下下策
庞的下策是让刘备率军退回到白帝城,连接荆州积蓄势力,慢慢图回成都。实际上,这个下策也不是一无是处,白帝城也属于蜀地,来到这儿后,马上从荆州调兵掠城占地,同样能够得川。由于刘璋昏暗无能,北部又有一个张鲁要防,他很难做出一个防住刘备的战略计划。即便是要出兵应战,益州内部大臣将领各怀鬼胎,也很难说那时候就不会出、李严,来一个像绵竹一样的临阵倒戈。而这样计策的实施,虽然是慢一点,倒也稳妥。所以说,这下策也有可取之处。
除了这上中下三策,庞还暗示了另一种情况,这就是等待不作为,也可以称之为下下策。庞的话是这样说的:ldquo;如果犹豫不决,长久滞留此地,就将深陷困境,于理是难以长久的。rdquo;庞这话虽然有让刘备赶快决断的意思,但说的也是实情。当然,刘备是战略家,又是从无数阵仗中拼出来的人,是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不管是上策还是中策,刘备用的都是庞的计策,只不过是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这不像有些领导,一定要把下属的意见换一个说法,或者是换一个说法变成他自己的意见才来实行,一定要显得别人高明。实际上,能用人的领导才是最高明的领导,也是最有才能的人。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刘备这个人好像没有多少本事,只不过是沾了皇叔名号的光,武着关羽、张飞的帮衬,文着诸葛亮的谋划,才让他有所成就。可要回到史实当中看看,刘备还不愧是天下枭雄,并不是浪得虚名。取成都用的虽然是庞说的中策,可实行起来却是一种大框架大战略。也难怪他能在打下成都后短短时间内拥有益州全境,这就是一个主公和谋士的区别。
可见,刘备是一个谨慎的人,他所看到的要多很多,毕竟关乎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不止这一件事,还有很多事情刘备都不信任庞,所以,庞怀才不遇。想知道为什么庞,请点击:与诸葛亮齐名的庞为何ldquo;怀才不遇rdquo;最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