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见鸭病的防治方法(二)

  5.鸭胰腺炎 多发于20~30龄肉鸭及50~90龄青年鸭,其原因是由于营养或代谢失调引起。 症状:病鸭主要表现脚软,行走困难,不愿下水,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腹泻。发病3~5天后死亡,多因鸭相互踩踏而死。 剖检:可见胰腺肿大、充血,呈粉红色或苍白色,脏器无明显变化。 防治:胰腺炎粉每包(50克)拌料25~50千克,连用3~5天。同时服用15%水溶性氟哌酸(每包50克、加水50千克),以防继发肠炎。此外,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料中加入维生素A、D及复合维生素B液、蛋氨酸、微量元素等,以使饲料营养全面。

  6.鸭传染性脑脊髓炎 症状:常出现在1~3周龄雏鸭,开始精神不振,随之发生运动失调,前后摇晃,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倒卧在一侧,以后症状更加明显,很少活动,如受惊扰,行走动作不能控制,足向外弯曲难以行动,两翅展开。头颈震颤,步态不稳,最后呈侧卧瘫痪状态。病初雏鸭有食欲,当病鸭完全麻痹后,则无法摄食和饮水,衰竭并相互踩踏死亡。 剖检:可见大脑水肿,大脑后半部有液囊,脑膜充血,并有浅黄绿色深浊的坏死区。肌胃内层有较多细小点状白色病灶,脾脏稍肿,小肠轻度炎症。 防治:在发病严重地区种鸭应接种疫苗,在种鸭产蛋前1个月接种禽脑脊髓炎油佐剂灭活疫苗。当雏鸭发病时,立即淘汰重病雏鸭,并做好消、隔离与综合防制措施,防止病原扩散。对全群注射脑脊髓炎高免黄抗体,同时用病灵粉剂,每包50克,混水25千克,配合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液及抗生素,连用3~5天可控制病情。

  7.鸭坏死性肠炎 本病又称烂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殖并产生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排黑色稀粪。 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鸭体消瘦,拉出腥臭黑褐色稀粪,周围常粘有粪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有时见病鸭口中吐出黑色液体。 剖检:打开腹腔,恶腥臭气味扑面而来。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严重者肠粘膜坏死,甚至肠壁穿孔。肠粘连,发黑。肾肿大,肝肿大,质脆。 防治: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痢特灵、杆菌肽,另外可选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百服安,在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对本病预防,主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抗感染能力;同时做好鸭舍的卫生和常消工作。在多发季节,可用上述药物进行预防。

  8.鸭疫巴氏杆菌病 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是鸭疫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主要发生于2~7周龄以下雏鸭,饲养管理不良以及应激因素都能促使本病发生和流行。 症状:潜伏期1~3天。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周围羽毛粘湿,咳嗽、喷嚏。拉黄绿色稀便,腿软,走路摇摆,跛行卧地不起,后期倒地,两腿呈游泳状划动。肌肉痉挛,头颈震颤,很快死亡。慢性病例头颈扭曲,采食困难,消瘦死亡。 剖检:病死鸭心包积液,后期心包及心外膜上有纤维素附着,心包粘连。肝肿大,边缘增厚,有白色包膜,肝脏有出血点或血包。气囊浑浊不透明,有淡干酪样物。 治疗:用林可霉素和环丙沙星效果好,林可霉素20%拌料,连用3天。病重鸭按每公斤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每2次,连用2~3天。或用环丙沙星0.01%浓度饮水,连用3~5天。 预防:7龄雏鸭皮下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每只0.5毫升,在12龄和30龄用林可霉素和环丙沙星交替预防一次,棚舍、用具和场地定期消,保持清洁卫生,舍内通风。 编辑:孙苑琪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