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慢性呼吸道病如何防控

  慢性呼吸道病是由感染败血霉形体(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以咳嗽、流鼻涕、窦部肿胀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发展慢、病程长,可在群中长期蔓延。虽死亡率低,但患生长缓慢、产蛋下降、饲料报酬低,给养业带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户应及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防控。

  1、发病诱因及症状败血霉形体 (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体内。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群发病,但气候骤变、昼夜温差大时病多发。特别是在冬季,群极易因受寒而引发该病,群饲养密度过大,加上舍内通风不良,大量有、有害气体蓄积,也可引发该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慢,病程长。在群中可以看到有些眼睛流泪,甩鼻,颜面肿胀。的食欲时好时坏,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严重时可造成眼睛失明。死亡解剖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气囊炎。成年发病对产蛋的影响是呼吸道疾病中影响最小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该病发生后常继发大肠杆菌,尤其是肉更加明显。

  2、综合防控措施(1)舍选址要科学 舍应建在地势高且干燥、远离交通要道和村庄、有清洁水源的地方,舍门朝南向阳,舍要求有通风透光、保湿防暑设施,舍内墙和地面应是水泥装饰便于消管理,舍门外交通要道设消池,饲养区和生活区要隔开。(2)舍环境要良好 舍保持良好通风,减少有害气体浓度,同时舍内阳光要充足。要及时清除粪便杂物及定时更换垫料,做好舍保暖工作,饲养密度要合理,防止拥挤。(3)群进出要健康 新引进的种必须隔离观察2个月以上。有条件的场最好进行血清学检查,证实无此病方可合群。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在同一时间内进入的同批群同时出栏,严禁多种群混群。全部出栏后,要及时对舍清洗消,并空置1~2周,进新雏前再对舍进行全面清洗消,防止病原的循环感染。(4)传染源头要消灭 该病传染源是病或带菌,传染途径为接触感染和带菌蛋感染。为了消灭传染源可采取下列措施:杜绝饲喂被霉形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采用人工输精切断通过传染该病,大小禁止合群饲养,避免因成患该病传染给小。作为种群,一旦群发现该病,该群应全部淘汰,对饲养场地彻底消。病和带菌产的蛋不能作种蛋入孵,即使认为是健康种蛋,也要经药物消方可入孵,病愈不能入群,更不能作种,因为其长期带菌排菌,成为该病传染源。本场饲养的不能和该病易感的野雉、鸽子、鹌鹑等禽类同养,以防交叉感染。(5)传播媒介要切断 利用安全药品或方法扑灭老鼠、苍蝇、蟑螂,接种或治疗过程中要做好针头的消,输精器械要绝对清洁卫生,无污染,管理人员进入舍必须换消好的鞋帽和工作服。杜绝畜禽进入舍。(6)环境消要彻底 场在全部出栏后,应彻底消除粪便杂物,将舍墙壁、天花板、笼架及一切饲养工具彻底冲刷干净,然后用3%的烧碱清洗。雏入舍后,选择无腐蚀性、无刺激性、无性的消药,如百、过氧乙酸等进行带喷雾消。孵化室、出雏室每彻底消,孵化机和出雏器整装整出,便于彻底消;种蛋在孵化前连同蛋盘架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7)防疫接种要跟上 支原体活疫苗:用于预防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以8~60龄时使用为佳。用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点眼免疫。免疫前后20内,停用各种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也不要与活疫苗一起使用。(8)药物防治要及时 雏出壳后1~3天内用链霉素溶液(每1ml蒸馏水中含链霉素100单位)喷雾,或用链霉素每只200单位滴鼻,这样既可防止病雏对健康的横向传播又能对病雏起治疗作用,在产蛋前5~10天和产蛋期间,每隔一个月肌肉注射一次200mg链霉素,可预防该病发生和减少种蛋带菌。对病治疗,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取高效药物治疗,败血霉形体对链霉素、恩诺沙星最敏感,其次是土霉素。为防止药物残留,建议使用生物制剂疗法来控制呼吸道疾病,如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混合注射、点眼或饮水,1次/天,连用2~3天,其作用主要是干扰病原微生物的复制、合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菌肽和禽专用排疫肽(免疫球蛋白)混合皮下或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2~3天,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和治病的能力。(9)饲养管理要科学 为了预防该病发生,对要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千方百计减轻的应激程度。群一旦发生应激反应,则应立即改饲料营养,如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C,并在饮水中添加、延胡索酸等药物,以达到减轻的应激危害,促进机体康复。编辑:李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