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情诗为什么写的如此出色?解密李商隐的成长历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其若干《无题》诗多写爱情、艳情,盛传至今。《夜雨寄北》一首,想念远方守望他的妻子王氏,情深而言简,汇入秋季漫天飘洒的巴山夜雨,二十八个字,字字珠玑,直叫人一吟三叹。ldquo;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hellip;hellip;rdquo;李商隐的艳情诗、爱情诗为什么写得如此出色?为什么网为您解答。
nsp;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李商隐生于河南荥阳。五岁识字读书,启蒙较早。他从三岁起,就跟随宦游的父亲辗转于江南,ldquo;浙水东西,飘泊半纪。rdquo;半纪为六年。十岁突然丧父,家道中落,陷入一片惶恐。紧张而迷惘的目光趋内敛,益催生敏感的神经。人生识字忧患始,家道中落郁闷多。郁闷会形成不易察觉的内心褶皱,将在未来漫长的时光中缓缓打开。当代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讲,人生就是十几个褶皱打开的过程。而大多数褶皱形成于童年期。直到生命终结,没有人能把所有的内心褶皱完全打开,大哲大贤也做不到。这反而使人生的意义成为可能。人的生存,永远不可能被量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非常重视人在五岁以前的身心状态,研究口唇期和期。中国的民间,有三岁看大、五岁看老的说法。
李商隐的小时候,从河南到江南,舟车千,飘泊浙水东西,极目中原的苍茫大地与吴越佳山水。做六品官的父亲在镇江的死,后果很严重。母亲的连号啕撞击着李商隐稚嫩的心。镇江待不下去了,母亲拖着一群儿女ldquo;扶棺返乡rdquo;,沿途凄凉,木惊心。李商隐从十岁起就开始了困顿生涯,后来追忆:ldquo;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hellip;hellip;人生穷困,闻见所无。rdquo;迁徙,读书,丧父,穷困,这个范式般的四重奏回荡于李商隐的早年生活。这些元素是如何起交互作用的,对后世学人永远是个谜。李商隐的内敛、多思、敏感、倔强,由此发端。换言之,他失掉好家境,赢得自己宝贵的内心纵深。古代一切优秀艺术家的童年少年,都有此纵深,纵深又因人而异。
六年多的江浙生活,吴风越俗浸润,吴侬软语悦耳,吴姬越女初照眼,这对于李商隐来说,可能有异于中原一般小孩儿的启蒙。研究李商隐的学者,从未思过这一层。
少年李商隐埋头苦读,他是长子,将来要承担起家里的重担。启蒙埋入了皮下。老家荥阳有一位堂叔父,念过京城太学(最高学府),学识渊博,享有孝子兼处士(未仕的读书人,称处士)的巨大声誉。他拒绝了聘他做高级幕僚的一方大员,方圆百里引起轰动。为何拒绝?因为他要照顾患病的母亲。ldquo;亲侍汤药二十年rdquo;,以教书为业。堂叔父成了李商隐的偶像,渐渐填补了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大约十六岁,李商隐在ldquo;处士叔rdquo;的带领下,远游东都洛阳,进入文章巨公的超级沙龙。他惴惴不安地拿出自己的习作,巨公们传看,都感到惊讶。有个白胡子老头竟然对李商隐说:老夫今生写不过你了,但愿来世投胎,做你吧!
这老头就是白居易。朝廷重臣兼文坛领袖,誉满天下。此言一出,长安洛阳疯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