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从四德是啥?现代男女三从四德是什么?

现代ldquo;三从四德rdquo;已与古代ldquo;三从四德rdquo;大相径庭。在中国封建,根据ldquo;内外有别rdquo;、ldquo;男尊女卑rdquo;的原则,儒家礼教要求女性ldquo;三从四德rdquo;。所谓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它逐渐被抛弃。什么是古代的三从四德?现代三从四德是什么?下面为什么网小编为您科普现代的三从四德,那些和自家媳妇争到面红耳赤的老公们可得好好学习咯。

古代的三从四德是啥?现代男女三从四德是什么?

现代女人的新三从四德是什么?

1、老婆出门要跟ldquo;从rdquo;

2、老婆命令要服ldquo;从rdquo;

3、老婆讲错要盲ldquo;从rdquo;

1、老婆化妆要等ldquo;得rdquo;

2、老婆花钱要舍ldquo;得rdquo;

3、老婆生气要ldquo;得

4、老婆生要记ldquo;得rdquo;

男人的三从四德是什么?

三从:

1、跟从

2、听从

3、随从

四得:

1、生要记得

2、生气要得

3、花钱要舍得

4、心事要懂得nsp;

以上纯属玩笑,下面言归正传,为什么网小编来讲讲现代和古代三从四德。

古代的三从四德是啥?现代男女三从四德是什么?

古代的三从四德是啥?现代男女三从四德是什么?

古代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ldquo;三从rdquo;与ldquo;四德rdquo;的合称。ldquo;三从rdquo;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ldquo;四德rdquo;指妇德、妇言、妇容、妇红。ldquo;三从四德rdquo;,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mdash;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ldquo;内外有别rdquo;、ldquo;男尊女卑rdquo;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来历

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middot;丧服middot;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ldquo;妇人有lsquo;三从rsquo;之义,无lsquo;专用rsquo;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rdquo;。ldquo;四德rdquo;一词见于《周礼middot;天官middot;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ldquo;阴礼rdquo;、ldquo;妇职rdquo;,其中较高职位的ldquo;九嫔rdquo;ldquo;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rdquo;。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ldquo;三从rdquo;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ldquo;三从四德rdquo;。所谓的ldquo;三从rdquo;,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ldquo;从rdquo;并不是表面上的ldquo;顺从、跟从rdquo;之意,而是ldquo;辅佐、辅助rdquo;的意思。(《仪礼middot;丧服middot;子夏传》)所谓的ldquo;四德rdquo;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ldquo;言rdquo;,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ldquo;容rdquo;,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ldquo;工rdquo;,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middot;天官middot;九嫔》)

分工ldquo;内外有别rdquo;是传对两性最重要的规范。表现在:(1)位置和分工是以ldquo;家(户)门rdquo;为界的ldquo;男外女内rdquo;mdash;mdash;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经商等,女人在家内ldquo;主中馈(主持饭食酒浆等家务)rdquo;、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等。在上层阶级,ldquo;外rdquo;事是指主持、参与政事军事(也叫ldquo;公事rdquo;、ldquo;大事rdquo;),这是男性贵族官僚的特权,妇女不许涉猎,违反了就是ldquo;牝司晨,惟家之索rdquo;(母打鸣,是家国的不祥之兆)。在下层,农耕小农的典型劳动分工就是男耕女织(如牛郎织女的传说)。这种对男女位置和分工的划分,就形成了在居处、活动、交往、行为等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mdash;mdash;ldquo;男主外,女主内rdquo;,ldquo;男女授受不亲rdquo;,ldquo;内言不出,外言不入rdquo;等ldquo;男女大防rdquo;的礼教。(2)家庭组织的内外区分正好与位置、分工的分别相反男内女外,男主女从等(见ldquo;婚姻家庭的内与外rdquo;条)。婚姻、家庭的ldquo;内rdquo;与ldquo;外rdquo;家庭是两性关系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婚姻是组成家庭的手段和过程。婚姻家庭组建的原则是男为内、女为外mdash;mdash;以ldquo;利内rdquo;为目的,就是要利于男方家庭的传宗接代、和睦兴旺。女方的亲属叫ldquo;外戚rdquo;,又说生个闺女是ldquo;外人rdquo;,就由此而来。婚姻家庭制度习俗是男主、女从mdash;mdash;实行男婚女嫁、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其做法是男子成年后娶妻生子(特别是必由己出的)以继世传宗;已婚妇女必须住在夫家,家庭亲属的身份是按照丈夫的名分、辈分决定的。夫妇人数不均衡,规定上层男子除了一名正(嫡)妻(俗称ldquo;大老婆rdquo;)还可以娶若干个妾,如周代礼制规定天子一次娶12女,诸侯9,大夫以下递减。秦朝开始规定了后妃的等级人数,后代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定制,但历代帝王往往突破,佳丽三千,宫嫔多以万计。官僚也有纳妾的特权。平民纳妾,明代规定40岁无子才可纳妾。

影响有明文规定的ldquo;内外有别rdquo;始于西周。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史称ldquo;周公制礼rdquo;。权位和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本位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组织上的保证,划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妇女在和军事活动的参与,男女内外有别的制度习俗形成了。内外有别的意义不在于ldquo;分rdquo;与ldquo;别rdquo;,而在于男性外部空间和职分是无限的、开放的、重要的和有发展潜力的,而妇女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封闭的、循环的和被贬低的。婚姻家庭也是内(男)本外(女)末、男主女从。ldquo;内外有别rdquo;成了了维护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ldquo;三从四德rdquo;等一系列的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并得以延续的根源。

未嫁从父

道德从丧服制演化为人际间的主宰服从关系,与汉代倡导的ldquo;三纲rdquo;相对应mdash;mdash;家庭中的ldquo;父为子纲rdquo;、ldquo;夫为妻纲rdquo;,推广到性别关系上就是ldquo;从父rdquo;、ldquo;从夫rdquo;。ldquo;从rdquo;有多重含义mdash;mdash;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被要求遵从三从道德的妇女不能自专、自主(物化女人),必须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为女孝,为妻贤,为母良。ldquo;未嫁从父rdquo;就是要求没有出嫁的ldquo;在室女rdquo;听从父家长的话,ldquo;不违父命rdquo;就是ldquo;事亲孝rdquo;(ldquo;亲rdquo;按照孔子的解释是指父母双亲,但又说ldquo;资于事父而孝母rdquo;);女儿孝顺,除了常生活照顾周到,还要在父亲遇危难时挺身而出,像西汉文帝时淳于缇萦说服文帝废除肉刑,使父亲免于罪;东汉曹娥为救落水的父亲被淹死(史载有ldquo;曹娥碑rdquo;,表彰曹娥孝行)。在终身婚姻大事要听从ldquo;父母之命rdquo;也是ldquo;从rdquo;和孝的表现。

既嫁从夫

ldquo;既嫁从夫rdquo;就是要求出嫁为的妇女必须遵夫命。温柔贤惠的妻子则是指辅佐丈夫ldquo;从夫rdquo;从女子出嫁就开始了,迎娶的仪式是ldquo;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从此始rdquo;;母亲叮嘱女儿ldquo;无违夫子rdquo;。到夫家,按照丈夫的辈分、名分得到亲属称谓(如子媳、娣姒、婶、嫂等)。妻子视丈夫为ldquo;天rdquo;,ldquo;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违rdquo;,必须听从、敬重丈夫,夫唱妇随。像汉代孟光对丈夫梁鸿ldquo;举案齐眉rdquo;,被赞为ldquo;相敬如宾rdquo;。妻妇还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常生活,还要为丈夫生儿育女;ldquo;相夫教子rdquo;从宋代以来成为对妇女最重要的职责。ldquo;从夫rdquo;还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保持贞,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

夫死从子

ldquo;夫死从子rdquo;既丈夫死后,女子必须遵子命,贤妻良母则是指抚养辅佐。是女人从夫的一种延续,父死子承。本质:尊者卑,卑者尊,尊者反过来向卑者孝敬。用处,防止太子未成年后,被外戚控,防止女皇帝出现。

四德

ldquo;四德rdquo;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mdash;mdash;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ldquo;妇学rdquo;四项教育内容,所以儒家称作ldquo;四教rdquo;,又叫ldquo;四行rdquo;。本起源于宫廷妇女教育,属于ldquo;阴礼rdquo;(妇女遵守的礼仪)、ldquo;阴职rdquo;(妇女担负的职责),不久扩展到上层家庭对承担妇女角色的修养。女孩十岁,就在家里接受女师教育mdash;mdash;教给ldquo;婉娩听从rdquo;(德、言、容,柔顺听话)、执麻橐(纺搓麻线,古代衣服多以麻、葛、丝为原料)、治丝茧、织布制衣,学习准备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功,纺织、缝纫、备饭食酒浆等)。出嫁之前三个月,宗族请女师对女子培训,ldquo;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rdquo;;培训完成之后,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成ldquo;妇顺rdquo;。可见,ldquo;四德rdquo;是为ldquo;三从rdquo;道德服务的。ldquo;四德rdquo;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按照郑玄的解释是:ldquo;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rdquo;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

妇德

ldquo;妇德rdquo;是女教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郑玄所说的ldquo;贞顺rdquo;是妇德的核心。ldquo;贞rdquo;是坚守节,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ldquo;顺rdquo;就是《礼记》中说的ldquo;婉娩听从rdquo;,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汉代女教家班昭在《女诫》具体指出:ldquo;妇德不必才明绝异rdquo;(意思是不必具备特异才能,这是明代ldquo;女子无才便是德rdquo;流行语的最初依据),做到ldquo;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rdquo;,就是具备了妇德。班昭更注重妇女品行的修养,到了清末,以兰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书中,ldquo;妇德rdquo;标准更加具体繁细,对妇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有详细的规范:身为妻妇,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顺柔和,身为正妻,还要ldquo;去妒rdquo;,帮丈夫纳妾;身为母亲,要会ldquo;教子rdquo;,为继母要ldquo;慈爱前子rdquo;;与家庭成员相处,要ldquo;和叔妹(小叔、小姑)rdquo;ldquo;睦娣姒(妯娌)rdquo;。家境贫寒要能ldquo;安贫rdquo;,富贵还需ldquo;恭俭rdquo;。还要ldquo;敬身rdquo;ldquo;重义rdquo;ldquo;守节rdquo;ldquo;复仇rdquo;hellip;hellip;具备一系列美德。

妇言

礼教对妇女的言辞方面的规定,最初是出于害怕ldquo;利口覆家邦rdquo;(能言辩的女人会颠覆国家),《诗经middot;大雅》中骂周幽王后褒姒ldquo;妇有长舌,唯厉之阶rdquo;(长舌妇是祸首)。然而言语(说话)也是一种必备的修养和技巧。郑玄对ldquo;妇言rdquo;的解释是ldquo;辞令rdquo;,也就是于应对,说话得体的意思。班昭认为ldquo;妇言rdquo;不必伶牙俐齿、能言辩,只要说话时考虑言辞是否恰当,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言,不使人讨厌就行了。大家族最恨妇女之间言辞挑拨离间家庭成员不和,多嘴多舌、说话喋喋不休的妇女要受到惩罚,构成ldquo;七出rdquo;之一条。蓝鼎元《女学》对ldquo;妇言rdquo;做了具体的正面引导,说ldquo;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恰当)rdquo;,各种场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辞,如勉励丈夫、教训孩子、婉劝谏、明志守礼、表现贤智、免于灾祸hellip;hellip;都需要运用恰当的言辞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ldquo;妇言rdquo;又需要智慧和知识修养。

妇容

儒家对妇女的容貌修饰有特殊的标准,孔子主张重德轻色,要丈夫对妻子ldquo;贤贤易色rdquo;,就是看中妻妇的品德代替重视美色;而对妇女容仪的要求是重质朴去修饰,而ldquo;冶容rdquo;近乎ldquo;诲rdquo;(刻意修饰打扮等于引诱男人性情之欲)。郑玄对妇容的解释是ldquo;婉娩rdquo;,就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常生活中做到ldquo;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rdquo;mdash;mdash;也就是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就符合妇容标准了。蓝鼎元对妇容的要求侧重不同场合的实用性,ldquo;妇容,贵端庄敬一,婉娩因时rdquo;,又细分为ldquo;事亲rdquo;、ldquo;敬夫rdquo;之容要柔顺恭敬,有妊(怀孕)之容要端庄,居丧之容要悲哀有节,避乱之容要镇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时需义无反顾死烈殉节等等具体规定。

妇功

妇学四德中的ldquo;妇功rdquo;就是指妇女从事的劳动与工作。性别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内事,所以ldquo;妇功rdquo;几千年的标准没有大变化mdash;mdash;维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养蚕、纺绩织作,务中馈、备酒浆;还要奉养公婆、丈夫,生养孩子,招待宾客;另有重要的工作准备祭祀的用品和协助祭祀等。班昭认为,ldquo;妇功,不必工巧过人rdquo;,ldquo;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rdquo;。但是从家庭需要出发,巧媳妇历来受到赞誉,ldquo;懒rdquo;和ldquo;笨rdquo;的妇女是受谴责和嘲弄的对象。蓝鼎元还分出先后顺序和目的,说ldquo;妇功,先蚕织,次中馈;为奉养,为祭祀mdash;mdash;各执其劳而终之以学问hellip;hellip;rdquo;事实上,妇女承担的妇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也是历代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古有ldquo;一夫不耕天下为之饥,一妇不织天下为之寒rdquo;的成语,班固在《汉书middot;食货志》指出妇女昼作夜集,每月相当于45个劳动,男人要辛苦。

小结对ldquo;三从四德rdquo;,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从男性的ldquo;三从rdquo;道德规范。而ldquo;四德rdquo;是女性实践ldquo;三从rdquo;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作技术。ldquo;三从rdquo;道德的教戒劝誉、ldquo;四德rdquo;修养的提倡培训,和ldquo;七出rdquo;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妇女之美德。随着时代的推移,父权对妇女的控制逐渐让位于夫权,夫家利益高于父家的利益,对妇女更强调缄默和牺牲,条规也更加具体繁细,妇女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更多。但也应该看到,ldquo;三从四德rdquo;在儒家整体文化框架下,强调ldquo;从父rdquo;时,也需要听从母亲;强调从夫,妻子也ldquo;与夫齐等rdquo;。特别是ldquo;孝文化rdquo;的提倡,对母亲特别对寡母的尊孝,也是具中国特色的。儒家的孝道,在rdquo;家里的事是女人的事ldquo;的观念下,很多男人对家事不管不问的,嘴上说爱其实啥都没为做过;加之ldquo;从夫居rdquo;的想法,结了婚就自动默认妻子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劳动力,于是就想着自己负责继续享受劳动成果,媳妇负责为辛劳作出补偿。至于ldquo;四德rdquo;,重视妇女品德仪表言辞修养,今天如能代之以时代新内容(如ldquo;德rdquo;重在文明礼貌修养,ldquo;言rdquo;、ldquo;功rdquo;重在才能和创造性的培养,ldquo;容rdquo;适当注重修饰而不刻意化装美容等),也颇有借鉴意义。旧的性别特权即是传糟粕的一种表现,很多对女人的ldquo;德行rdquo;的要求,问题就出在了只要求女人,而不要求男人自己的双重标准上。

现代三从四德

新的三从是指从世界、从爱、从己;新的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

从世界

应从宏观角度看整个局势的发展。全球化下,各国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崛起,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虽为国际城市,与中国的关系不可分离。

从爱

应该用爱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冲突。

从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准确定位。

文德武德

竞争大,虽然不至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要见多识广、培养专长。

言娴淑德

凡事从他人角度着想,口出慧言,用女性的温柔言语打动人心。

品学兼德

良的品格增加人缘,品位增添魅力;不断学习,追求进步,才能越来越美丽。修身立德:发掘、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工作时表现自信、面对生活呈现优雅、面对家庭展现美德。

现代ldquo;三从四德rdquo;已与古代ldquo;三从四德rdquo;大相径庭。在中国封建,根据ldquo;内外有别rdquo;、ldquo;男尊女卑rdquo;的原则,儒家礼教要求女性ldquo;三从四德rdquo;。所谓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地位提高,它逐渐被抛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