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您将看到的并不是孤立的事件

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观念、风俗传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阻力之大不言而喻。不过,这不代表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冰冻三尺非一之寒,九层之台非一土之功,愚公移山非一人之力。本文从生活小事出发,呼吁个人在常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力所能及为环境问题减轻负担,同时也为提高生活品质。

万物相连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的确,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原始了,我们也不必要回到原始。但是,假如我们沉溺于现代生活方式而无法自拔,我们的高楼大厦有一天就将会突然轰然倒塌,把我们送往原始的深渊中去,在劫难逃!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nsp;

我们时刻被关注着

身处21世纪,我们要在人类上生活,就几乎不可避免地要适应并依赖现代生活方式。因为生存和发展的的需求,我们不可能不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必需品(如干净的食物和水)和改生活质量的资源。当生存必需品得到完全地满足的时候,我们并不停止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自然资源。我们的本意是要借用这些资源来改我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当贪婪成了我们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的动力的时候,我们的行动便事与愿违mdash;mdash;从整体来说,非但未能改的生活质量,反而带来了自然界方面生态环境危机和人类方面的生存危机。

我们是否忘记知足常乐?

在物质世界中,许多东西有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不变的趋势,如弹簧被拉长后有恢复原形的趋势。同样地,自然界也有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不变的趋势,也就是自然生态系的自我恢复能力,即当生态系遭到较轻的的时候,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可以恢复到被以前的状态。这种趋势的作用机制就叫做负反馈。根据这个负反馈机制,只要把我们对自然界的减轻到一定的程度,那么,我们对自然界的的就是可持续的,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就是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就可以是一种较和谐的关系。

惟有源头活水来

显然,当今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所造成的后果,超出了自然界自我恢复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此时,正如弹簧失效,自然生态系也无法再自行恢复平衡了。我们的生存危机已然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听到、了解到这些触目惊心却又耳熟能详的信息:工业文明以来温室气体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整体上的全球变暖;极地冰川快速融化并造成海平面迅速上升,威胁岛国和低海拔国家的存在;气候气象变化紊乱令气象学家也摸不着头脑,找不着规律;极端气象频繁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无数河流、湖泊、沼泽干涸,面临水资源危机;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面临枯竭危机以及森林面积剧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泥石流、空气污染、雾霾、水污染、癌症村hellip;hellip;

nsp;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nsp;

我们拒绝相信!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对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以及它将给我们带来生存危机并且已经在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确而清醒的认识,同时,也知道怎么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我们的环境质量,但却常常缺乏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的身体力行的决心和行动力。人们依旧一如既往的生活mdash;mdash;继续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出于各种原因而未能作出改变。我们也许可以用ldquo;贪婪rdquo;一说来解释其中的内在根源,但人们甚至对ldquo;贪婪rdquo;一词的应用都是有争议的,难于界定贪婪的标准,以至于难以指导行动。

nsp;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nsp;

一切来得太快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已经深受其害,那是什么样的阻力使人们一如既往而未能作出应有的改变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两个ldquo;rdquo;,一是物质享受,二是便利。这两个ldquo;rdquo;,主导了当今相当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nsp;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nsp;

美研究称最富三千万人碳排放是中国最穷6亿人的3倍

譬如,许多人尽管知道氟利昂会臭氧层却热衷于享受空调;尽管知道私家车的普及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却追求私人交通;尽管知道水资源短缺宝贵却尽情肆意地用水;尽管知道食物来之不易且许多人尚不能三餐温饱却习惯于浪费食物;尽管知道大量生产肉类需砍伐大量森林、消耗巨量的水和损失大量的食物能量却无肉不欢;尽管知道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却习惯于使灯光通明、风扇尽开hellip;hellip;

nsp;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nsp;

温饱问题并未解决

譬如,许多人为了方便拿取而懒得减少使用塑料袋;为了处理食物方便而不在意是否浪费食物;为了更加舒适便利地出行而不考虑优先使用公共交通或环保的出行方式;为了减少身体挪动懒得去关ldquo;无人区rdquo;的灯、风扇,对水龙头漏水熟视无睹等;为了处理方便而忽视将分类hellip;hellip;

迅速消失的森林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本来可以做很多很多有利于环保的事,可是许多人都因为这两个ldquo;rdquo;而难于付诸行动!

nsp;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nsp;

我们本来有足够的食物

人们对生态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有了理性的认识和反思仅仅只是解除危机的第一步,第二步才是关键所在,那就是付诸行动。如果理性认识和反思不能成为改变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mdash;mdash;物质享受和便利的话,那这种理性认识和反思就只能流于表面mdash;mdash;我称之为ldquo;自然界对人类的反馈尚不足,还不足以使人们产生足够的内在动力而付诸行动rdquo;。那么,不论人们看得再多,听到再多,了解再多与危机相关的信息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它将把许多人变成口头者,或者变成对自己放纵而对他人求全责备的伪者,乃至是己所不欲而施于人的以邻为壑者。

nsp;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nsp;

团结就是力量

我并不反对ldquo;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rdquo;。因为我们只有看到了问题所在,才有了决心改变现状的根据。然而,习以为常的物质享受和便利,成了当今人类朝可持续发展迈进而解决生态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的巨大阻力。它使人们缺乏减轻对自然界的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从而陷入自然界和被自然界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

nsp;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nsp;

道路曲折

如果我们大多数人不能很快克服物质享受和便利,并明显地改我们整体的环境质量,我们就必须为克服恶劣的并将继续恶化的生存环境而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然而,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是,风扇、空调等的普及和长期使用,已经严重地弱化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2010年的时候,笔者就曾对同学说:ldquo;现在风扇不得不吹你,以后你不得不吹风扇rdquo;。现在,许多人非常依赖风扇、空调来生活,其中的因果令人遗憾。

因middot;果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它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森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牧畜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也把瘰疬症和多粉的块根一起传播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mdash;mdash;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治,是在于我们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mdash;mdash;,《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nsp;

面对灾难,我们除了悲伤与感动还需要什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