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界称为杏林?杏林指什么?
杏林作为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杏林作为医学界别称,今天为什么网将一则故事来诠释为什么医界称为杏林,杏林指什么。
为什么医界称为杏林?杏林指什么?
杏林quot;这一称颂医界的代名词,虽然早巳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然而对于它的来源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这个杏林代名词的来历和董奉有关,下面为什么网小编来谈谈为什么医界称为杏林。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ldquo;建安三神医rdquo;。在民间华佗名气最大,因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写进了《三国演义》,而在没有、电视的古代,百姓平时的谈资,就是这小说中口口相传的故事;而在医学界,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当然是张仲景,两位没有留下医学著作,张仲景写下了中医四大经典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尊称ldquo;医圣rdquo;。而董奉留给我们的是杏林,杏林代表了医界,杏林又代表了高尚的医德,杏林更代表了高超医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杏林的故事。
杏林指什么?
ldquo;不识庐山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dquo;是北宋文豪苏轼对庐山瑰丽风光的绝妙写照。数千年来,庐山不仅以其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且以其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让人倾慕。其中,代表祖国传医学的杏林文化便是从庐山产生并传颂至今hellip;hellip;
作为福建人,董奉跑到庐山来干嘛?东汉时期,文人雅士好修道,像诸葛亮也是修道之人,而庐山当年是南方重要的道场,董奉为学习道学之术,便来到了柴桑郡(今天江西九江市)庐山。道、医理论渊源相近,道士又多怀扶危济困之心,所以到今天大多道士都习医,也就是既修道养生,又学医救济己救人,而董奉就是医道皆成的高人。
学成以后,因天下大乱,董奉长期隐居在九江庐山南麓,热忱为周边百姓诊病疗疾。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柴桑周边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
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救济庐山周边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施舍的粮食达数十万斗。后来,董奉扶养一只幼虎,老虎长大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ldquo;虎守杏林rdquo;之说。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
董奉去世后,ldquo;杏林rdquo;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往往用ldquo;杏林春暖rdquo;、ldquo;誉满杏林rdquo;、ldquo;杏林高手rdquo;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ldquo;杏林rdquo;命名。ldquo;杏林rdquo;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ldquo;杏林rdquo;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ldquo;杏林rdquo;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杏林遗址
1991年,一支考察队在庐山山南考察,于一墓穴中发现明代和尚、归宗寺主持果清禅师的《重兴归宗田地界址碑记》和有关图刻。碑记和图刻详细记载了董奉杏林、杏坛庵和庵产的情况,指出杏坛庵在陶渊明醉石以东的般若峰下,庵产方圆百里。
又据《神仙传middot;卷十》记载:ldquo;又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hellip;hellip;君异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消二万余斛,尚余甚多。rdquo;
董奉在庐山遗迹颇多,根据资料和史实可以确定:有他居住的杏林堂,称为董奉馆,后在此处又曾建杏坛庵;有后人祭祀的太乙宫、君庙、太乙观、太乙祥符观等;有伏虎庵,是董奉ldquo;虎口取骾rdquo;和ldquo;虎守杏林rdquo;遗址等。
他在庐山所进行的实践和流传的典故,正是人道、医道和天道的结合与体现,ldquo;其言循虚,其艺控实rdquo;是董奉较为客观的写照,他的事迹感人肺腑,他的恩德泽被后人。
董奉在庐山修道行医、济世救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如ldquo;虎口取骾rdquo;、ldquo;杏林春暖rdquo;、ldquo;堂求雨rdquo;、ldquo;虎溪三啸rdquo;、ldquo;浔东斩蛟rdquo;等,代代相传。在老百姓口口相授的故事里,在医界代代相承的效仿中,形成了广泛的价值认同而转换成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体现的就是根植大众心中的寄托与追求,是医德、医技的理想表达。
历代文学名家在庐山留下了许多赞誉董奉行医济世、创杏林的历史名篇。唐代李白的ldquo;禹穴书地,匡山种杏田rdquo;,王维的ldquo;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彭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rdquo;,杜甫的ldquo;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rdquo;;明代唐寅的ldquo;人来种杏不虚寻,仿佛庐山小径深rdquo;,李时勉《杏林》诗云:ldquo;山边种树绕林垌,几处曾看此名。花近药栏春雨霁,阴浮苔径午风清。岩前虎卧云长满,树底人来鸟不惊。遗迹尚存仙路杏,只应怀古含情。rdquo;清代征士放《杏林诗》云:ldquo;吾亦知医术,平生慕董君,药非同市价,杏以代耕耘。山下虎收谷,溪边龙出云。芳林伐已久,到此仰余芬。rdquo;他们描绘了杏林仙境的特风光和超然感受,再现了杏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信任互动的美好情景,也表达了对董奉的崇敬之情。
杏林精神
董奉在庐山几十年,追求的是ldquo;奉天地顺五行rdquo;,在现实中构建ldquo;和谐杏林园rdquo;,从而达到其修道从医的最高境界mdash;mdash;无为而为。ldquo;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rdquo;,体现了一种超然境界。
ldquo;杏林rdquo;体现的是一种医界的匠人精神和价值标准,体现的是ldquo;技精、德rdquo;,其灵魂是ldquo;道rdquo;与ldquo;德rdquo;。凡习医药者必推崇ldquo;杏林精神rdquo;,欲成为ldquo;杏林中人rdquo;。必须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必须医德高尚,心无杂念。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是传中医药文化精神的开宗。董奉的杏林精神被业界奉为榜样,庐山杏林被世界视为一方圣地。董奉是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楷模。
我们创建中医励进会,以杏林学堂为名,传播中医知识,弘扬杏林文化;以杏林图书馆为名,为大家提供一个免费的中医阅读平台,就是为了更多的朋友了解中医,学好中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