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文化是怎么开始的?
• 生活
伏炎炎,酷热难耐,当持扇轻摇而清风徐来时,我就不由得想起小的时候从祖辈那里听来的几句顺口溜:ldquo;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秋冬。rdquo;这是客观地陈述了扇子的常功用。其实,扇子不仅仅是夏的纳凉用品,还是一种可供赏玩收的工艺品。由于它造型优美、制作精湛,因此现代诗人郭沫若曾赋诗赞曰:ldquo;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rdquo;
nsp;
据史料显示,我国应该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扇子的国家,古书有ldquo;黄帝作五明扇rdquo;ldquo;舜始造扇rdquo;的记载,距今有逾三千年历史。不过,扇子的用途最初不是扇风,而是为帝王遮阳挡尘的ldquo;仗仪扇rdquo;。到了西汉以后,用以纳凉消暑在民间渐成风尚。故当时的史载:ldquo;以龙致雨,以扇逐暑。rdquo;
伴随着扇子在生活中的普遍使用,扇子文化也逐渐形成,其中最有特色的当为唐宋时代的ldquo;扇诗rdquo;和ldquo;扇画rdquo;。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长信怨》:ldquo;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影来。rdquo;是写宫廷妇女不见帝王之苦,拿着团扇怅望徘徊。杜牧有诗曰:ldquo;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rdquo;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喻被抛弃或与爱人离别的女子。《水浒传》中有诗曰ldquo;赤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rdquo;,这是用摇扇来影射贵族们的骄奢生活。
而在扇面上作画,宋代盛况空前。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里,南宋都城临安的夜市,就有专门代人画扇面的小摊。题材以仕女、山水、花鸟鱼虫以及诗文名句为主。陆游写过这样的诗句:ldquo;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rdquo;当时画扇之盛行可见一斑。
nsp;
在我国戏曲史上,有许多故事情节也与扇子有关,如《西游记》《红楼梦》《包公案》等;还有许多就是以扇子为戏名的,如《桃花扇》《买花扇》《檀香扇》等。如今,扇子还是评弹、曲艺、戏曲、舞蹈等演出的道具。戏曲中的扇子功,可说是戏坛一绝,昆曲、京剧、蒲剧、川剧等许多剧目中都有运用扇子的技巧,各具特色。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各行角色皆有此功,其中以小生、花旦等使用最多,技巧更为丰富。演员通过挥、转、托、夹、合、扑、抖、抛等动作的组合,配合身段,可以衍化出各种姿态,以表现人物的情绪,刻画人物的性格。
千百年来,经过劳动人民的不断创新,扇子的制作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民间普及的有竹扇、蒲扇、扇、葵扇、藤扇、木扇、纸扇、纱扇、罗扇、羽扇、绢扇、骨扇、象牙扇、檀香扇、麦秆扇、树叶扇、塑料扇等,形状有圆、方、梯、椭圆、梅花、海棠、葵花、六角等,五花八门。其中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广东新会火画扇、四川自贡竹丝扇被称为中国四大名扇。此外,广东的芭蕉扇、牛骨扇、山东麦秆扇、山西藤扇、四川棕榈扇、浙江湖州雕毛扇、湖北羽扇,都是扇中珍品,具一格,享誉中外。
nsp;
由于扇子受到不同身份与爱好的朋友选用,因此,从古到今,民间便产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谣和扇谜,俯拾皆拾:ldquo;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rdquo;ldquo;有风我不动,一动我有风;若想不用我,只有到深秋rdquo;hellip;hellip;这些谜语生动地说明了扇子的作用和使用时间。ldquo;打开半个月亮,收起袖内可;来时石榴花开,去时菊花开放rdquo;ldquo;有朵花、不常开,半截纸、半截柴,严冬它在柜中放,盛夏无风手中载rdquo;ldquo;合起像把尺,展开如半月;人家笑它冷,它笑人家热rdquo;mdash;mdash;这三则谜语的谜底都是折扇,其所用喻修辞手法,使谜语显得生动形象、朴素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nsp;
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使用电风扇。各式各样的台扇、落地扇、壁扇、吊扇、排风扇、换气扇以及挂式、柜式空调等,入驻千家万户。因此,电扇谜也应运而生。如ldquo;铁笼中,罩奇鸟,翅膀多,不会跑,一到天热嗡嗡叫,谁在旁边谁夸好rdquo;ldquo;立场常摇摆,专会吹冷风,入伏来上任,秋后就下岗rdquo;hellip;hellip;这些扇谜既继承了歌谣谜的传,又展示了扇子的变迁。小小一把扇,蕴着古老而深邃的东方文化神韵。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