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吃大户”、巧取豪夺,自然界的劳动者也不好过

  蜜蜂、蚂蚁以及白蚁一类性昆虫可以说是动物世界中不折不扣的劳动模范。在群体中占绝大部分的工蜂(蚁),夜无休的辛勤劳作,为整个群体的运转提供能量。有些蚂蚁种类的一部分工蚁还会发育出强大的大颚,成为兵蚁。它们不但要在常劳动中多出力,往往还要用自己的生命与入侵者殊死缠斗。

  被“吃大户”、巧取豪夺,自然界的劳动者也不好过

  来源:Freepik

  性昆虫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全碾压昆虫个体,这也让不少生物打起了“吃大户”的主意。如,很多种生物专门栖息在蚁巢附近乃至蚁穴之中,行欺男霸女巧取豪夺之事。这种主动接近蚂蚁,从蚂蚁的生产过程中获取好处的生物有个专属的名字,叫做好蚁生物。

  好蚁生物和蚂蚁间的恩怨情仇恐怕一本书都写不完,我们今天就来讲几个它们之间的故事,相信你读完后定会拍案叫绝。

  被“吃大户”、巧取豪夺,自然界的劳动者也不好过

  来源:Freepik

  <> 贵圈太乱,好蚁生物和蚂蚁间的复杂关系

    好蚁生物和蚂蚁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寄生、共生、捕食、被捕食,无法一概而论。而好蚁生物本身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单(多)细胞寄生虫、甲壳类、倍足纲、鼠妇虫、蟋蟀、衣鱼目、虻以及蝴蝶等都可能在生命历程中的某个阶段乃至全部阶段和蚂蚁产生交集。目前记录在案的好蚁生物有17个目、130个科、350个属以上,总计千余种。

  好蚁生物的研究先驱Waann早在1894年就对好蚁生物做出了划分。根据它们与蚁群的“外交”关系,好蚁生物被分为友好型、无视型和敌对型。除此之外,还有寄生和营养共生两种补充形态,对于这几种类型我们分别举例介绍一下。

  被“吃大户”、巧取豪夺,自然界的劳动者也不好过

  蚂蚁与蚜虫,来源:Freepik

  <>脸吃饭的友好型好蚁生物

  友好型好蚁生物,蚁群对它们较友好,不仅不会主动对其进行攻击,还可能会把营养物质喂给这些生物。但有趣的是,蚁群似乎完全没从它们身上获得益处。显然,能在蚁群白吃白喝没点本事也是不行的。

  友好型好蚁生物的秘诀就是欺骗。蚂蚁的视觉非常差,但是触觉和嗅觉很灵敏,它们依分辨同类身上的气味以及触感来识别敌我。友好型好蚁生物深谙此道,它们通过种种伪装令蚁群上当受骗。

  行军蚁是亚洲热带雨林中常见的蚂蚁种类,它们以频繁的“搬家”和“长征”等行为而著称于世。一种叫做共生性隐翅虫的生物于将自己伪装成行军蚁的一员,它们不仅骗吃骗喝,连走路都懒得动腿。在翻越树根一类障碍物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行军蚁用有力的大颚“钳”着它们的触须,协助其进行攀爬。

  被“吃大户”、巧取豪夺,自然界的劳动者也不好过

  行军蚁的工蚁和兵蚁,作者:Alex Wild

  s://zh..org/

  <>腰硬头铁的无视型好蚁生物

  无视型好蚁生物:蚁群往往会无视它们在蚁巢中的存在,既不攻击也不爱护。它们在蚁巢中过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鬼祟生活,偷吃蚂蚁的营养、物乃至幼虫过活。

  蚁群是戒备森严的封闭,作为异类能够被大家无视当然也得坑蒙拐骗。无视型好蚁生物同样会有意识地让自己携带着周围蚂蚁的气味,但与友好型相,它们的手段要糙的多,只能尽量保证“不暴露”,做不到像友好型一般被“奉为上宾”。

  本一种常见的蟋蟀体型很小,它们常常生活在蚁穴中,偷吃蚂蚁带回来的动物残骸。由于自身并不能产生蚂蚁身上所携带的气味分子,它们的策略是恬不知耻地往蚂蚁身上蹭,以让自己“粘”上蚂蚁的气味。

  有趣的是,它们一旦脱离蚁群一段时间,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味会消失,再次进入蚁群就很可能遭遇攻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蟋蟀会定期和巢内的蚂蚁发生“亲密接触”,主动“拥抱”后者,以让自己身上携带的气味不会消散。

  被“吃大户”、巧取豪夺,自然界的劳动者也不好过

  蚁群中的小蟋蟀(Myrmecophilus tetramorii),来源:

  s://kinomari-formica.ameaownd/posts/6139317/

  <>  越货的敌对型好蚁生物

  敌对型好蚁生物:蚁群一旦发现它们就会做出攻击反应。既然蚁群不愿意跟它们交好,它们为什么还对蚂蚁情有钟呢?答案是这类生物往往是蚂蚁的天敌,以猎蚂蚁或者蚂蚁的物资为生。

  敌对型好蚁生物往往拥有蚂蚁个体无法抵御的强大力量,索性也就懒得装做同类,刀地跟蚂蚁“硬刚”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食蚁兽应该也算是这个类群。

  中欧阔叶林中生活着一种小型肉食蜂类,它们与蜜蜂不同,没有自己的性集团,雌蜂在朽木中筑巢,并在其中产养育幼虫。它们的食谱非常单一,是一种特殊的蚂蚁。雌蜂平时就在林间寻觅这种倒霉蚂蚁的巢穴,一旦发现落单的个体就用针将其麻痹,然后拖回自己的巢穴。

  被麻痹后的蚂蚁虽然暂时不会死亡,但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在这种蜂的巢穴中,常常发现大批还没有来得及被幼虫吃掉的蚂蚁。

  被“吃大户”、巧取豪夺,自然界的劳动者也不好过

  伺机攻击蚂蚁的肉食蜂(Stylogaster sp.),来源:s://www.goo.ne.jp/green/life/unno/diary/201801/1517128870

  <>残酷诡谲的寄生者们

  除了上述三种好蚁生物,寄生者和营养共生型生物也常常出现在蚂蚁的族群中。这里的寄生者与友好型好蚁生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寄生者往往会侵害蚂蚁的个体。例如,寄生在蚂蚁的体表或者体内,以多细胞的低等寄生虫为主,但偶尔也有其它昆虫会寄生在蚂蚁体内。

  欧洲的一种寄生蝇直接把寄生对象选定为了某种蚂蚁的“蚁后”。后者是指蚁群中有翅的性成熟雌性,将来会脱离蚁群另立山头,也叫“公主蚁”。

  当这些被寄生的新蚁后们到达拓殖地开始产时,它们的巢早就被寄生蝇的幼虫吃光,产下的也早已不是蚂蚁,而是一头寄生蝇的蛆。这只蛆很快就会化为蛹,而蛹与蚂蚁幼虫看起来非常相似。新蚁后们会对寄生蝇的蛹百般呵护,直到蛹羽化为蝇飞走,也无法弄清自己所遭受的残酷命运。

  和谐,营养共生

  与蚁群有着营养共生关系的好蚁生物大家可能会较熟悉。很多昆虫的幼虫会分泌带有甜味的汁液,这对于蚂蚁来说是极好的营养,因此蚂蚁会扮演保姆的角色,照顾这些幼虫,保护它们的安全,这就是典型的营养共生。

  而下面这个例子则正好相反,性昆虫为好蚁生物提供食料,好蚁生物则向性昆虫提供保护。

  东南亚生息着一种小型甲虫,体长只有5毫米,它们平时寄生在白蚁(不是蚂蚁,但同样是性昆虫)的巢穴中,食用巢穴中的腐殖质为生。但“保护费”不是白交的,甲虫在危难时刻会成为白蚁的“肉盾”,保护整个巢穴的安全。

  这种甲虫有个“绝技”,身体可以团成球状,且护甲相当结实。团成球型的甲虫恰好和白蚁巢穴的入口差不多大,它们冲到入口团成球状,能完美地堵住来犯的敌人,于是,甲虫就这样成为了白蚁豢养的打手。

  被“吃大户”、巧取豪夺,自然界的劳动者也不好过

  团成球形的甲虫(Madrasostes clypeale),来源:

  ://dantyutei.hatenalog/entries/2009/05/02

  勤勉的劳动者,性昆虫们往往会被一些不怀好意的“懒汉”乃至“强盗”所惦记。当然,人类无法给大自然中发生的一切都附会上自身的主观臆测。在这个星球上,虽然劳动者最美,但唯有进化才是终极标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