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三江源这条高颜值蝮蛇竟然吃「幺蛾子」
三江源通天河大转弯景观
三江源位于青高原东南部,其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特,一直以来都是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是雪豹、金钱豹、兔狲、狐、棕熊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多年来,三江源的鸟和兽一直是自然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撞在一起就要的兔狲和狐之外,还有好多高颜值的鸟兽。在这样一个地方,野生动物远远人更容易见到:在原上追琢打闹的鼠兔,旱獭;在岩石间飞花摘叶的岩羊;在天空俯冲滑翔的猛禽以及在某个转角处要和你来一场邂逅的雪豹。
三江源可以说是中国版的“非洲”,不过地理、气候条件,物种又极为特别。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由于传文化的影响,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族不会轻易伤害动物。正是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造就了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原净土。难怪世界著名的动物学家乔治·夏勒也对这里情有钟。
两只喜马拉雅旱獭摆出了“要亲亲”的姿势
大概是人迹罕至的缘故,这些小动物面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更多的是好奇,而不是恐惧——鼠兔和旱獭总是远远地直立着上半身望着我们,如果我们席地而坐,它们就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在我们面前打架,或者嬉戏,直到我们走近两三米,才扭头钻进洞穴,但不出一会儿工夫,就又从不远处洞穴的另一个出口探出头来,继续围观我们。
不过鼠兔在这里的子并不好过,前一秒卖萌,后一秒就可能沦为各种动物的口粮,如香鼬、狐、原雕……根据研究,鼠兔是三江源至少31种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是最基础的营养级。
香鼬:咦,我嗅到了食物的味道。
香鼬捕捉了一只鼠兔:虽然我腿短,但是胃口大啊。
然而,对于两栖爬行动物而言,三江源地区并不算一片乐土——由于海拔太高,紫外线照射强度大,空气含氧量低、气候寒冷等原因,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屈指可数,3000米以上的地方偶尔可以看到倭蛙、高原林蛙、齿突蟾、山溪鲵、高原蝮等。到了超过4000米的地带,就更难加难觅蛙蛇的踪迹。
然而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却生活着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蛇,多年来鲜为人知。
得益于2013年由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SEE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和IBE联合开展的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快速调查(RAP调查),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者在影像资料中发现了一种特别的蝮蛇。
神秘又美丽的主角登场
红斑高山蝮 Gloydius ruromaculatus(自然摄影师彭建生在RAP调查中拍摄于三江源地区)
2016年,研究者根据三江源RAP调查提供的信息针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考察工作,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通天河流域再次发现了这种蝮蛇。经传形态学较、头骨CT三维重构和分子系发育等多重研究,证实了这种蝮蛇并非文献中记载的“高原蝮”,而是一个未被描述过的新物种,最终,研究者依据其特的形态特征将其命名为“红斑高山蝮 Gloydius ruromaculatus Shi, Li and Liu, 2017”。该研究发表在欧洲的专业两栖爬行动物学杂志《Amphiia-Reptilia》第2017年第4期(点击【阅读原文】看文章链接)
红斑高山蝮 Gloydius ruromaculatus
红斑高山蝮与其它同属的蝮蛇的外观差别十分明显:它的表皮十分光滑,具光泽。打个方,就像是汽车外壳喷漆有“哑光”和“亮光”之分。如果说,绝大多数蝮蛇的表皮是“哑光”的,那么红斑高山蝮的表皮则是“亮光”的。
另外,蝮蛇大多数都是褐色或灰色的,背上有一些黑色或褐色的形状不同的斑块,看上去较灰暗,就像树皮或者土石——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伪装,跟他们所在的生活环境融为一体,而红斑高山蝮则大相径庭,的皮肤山遍布鲜红色的大斑块,沿着背分为两列。
更特别的是,红斑高山蝮不像蝮蛇拥有明显的三角形头,它的头部是椭圆形的,看起来更像无的锦蛇。总而言之,要不是看见它张开嘴,露出两枚细细的牙,要不是凑近了看见它眼睛和鼻孔之间的颊窝,简直很难从外表判断它是一条蝮蛇,甚至难以相信这是条蛇。
蝮蛇具颊窝,用以探测小型温血动物体表辐射的红外线,红斑高山蝮在其栖息地竟以蛾类为食。
研究人员发现的一只被吃掉的“幺蛾子”残骸
起初,研究者只是在粪便中发现了一些蛾子的残骸,如虹吸式口器、跗节、丝状触角、鳞粉掉光的前后翅……却没有发现鸟类的羽毛和哺类的绒毛。当时大家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蛙先吃了蛾子,然后蛇又吃了蛙,蛙胃里蛾子的角质器官不容易被彻底消化,最后被拉出来了呢?
一时还难以断定。不过,后来有一条蛇在被拍照的时候,由于惊吓,吐出了一整只刚吞下不久的蛾子,最终研究者据此确认,蝮蛇是直接捕食蛾子的(经DNA鉴定,这只倒霉的蛾子为寡夜蛾属Sideridis sp.)。
虽然吃虫的现象在蛇类中不算稀奇,但是,吃会飞的蛾子,这在亚洲蝮属乃至整个蛇亚目中都极其罕见,蛇怎么抓蛾子呢?为什么只吃蛾子不吃别的昆虫呢?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在一些鼠类和蛙类较多的生活环境中,蝮蛇对这些更常规的食物也是来者不拒。
红斑高山蝮 Gloydius ruromaculatus
相亚洲蝮属蛇类短粗的身材,灰暗的体色而言,新种红斑高山蝮可谓是整个亚洲蝮属蛇类的“颜值担当”。在高山生活环境中,一些动物放弃了灰暗的保护色,却选择了鲜艳的体色,这也许是起到恐吓天敌的警戒色作用。
在青高原,蛇、蛙等两栖动物作为水神“勒”的化身,受到本地居民的保护。因此这一次,研究者出于对传文化以及一路上提供帮助的本地人的尊重,命名依据的标本用的全部都是自然死亡的个体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历年收的标本。而DNA研究的材料则来自蛇蜕等。研究者为了守住曾经许下的“零生”的承诺,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研究需要的全部资料都凑齐,为三江源的科学研究立起了一面漂亮的“Flag”。
发现高颜值蝮蛇的高颜值团队,上图:云哥;下图:山水志愿者陈熙尔
三江源,这片壮美的高原,不仅有兔狲狐这样的网红脸,不仅有雪豹这样猫科动物中的“旗舰明星”,就连一条看似普通的蝮蛇背后也有着如此多的秘密。
期待更多人参与到,这片土地的保护之中。
作者介绍
撰文/云哥 陈熙尔
供图/彭建生 陈熙尔
排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高向宇
致谢
感谢SEE基金会对三江源RAP调查的支持,提供了新物种的基础信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为标本检查工作提供便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研究员和戴情燕协助进行昆虫分子鉴定工作;治多县夏寺提供在地支持。
审核专家:连新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