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古代的高考,就再也不觉得现在的高考坑!
高考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含义,有人认为高考是改变自己的人生的唯一道路,有人却认为高考更显示一种束缚,使得自己的爱好也没有了,但有一个感受一定是一的,那就是高考的过程基本都是痛苦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但是你看过古代人的高考之后,可能就不觉得自己苦了,今天为什么网为您揭秘,古代的高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状元自己定,我的高考我做主
中国科举制度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选拔官员制度。它不凭家世,无需举荐,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去留,让一大批贫寒之士得到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
ldquo;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rdquo;,状元郎是读书人的至高荣耀,状元出身的北宋名臣胡旦感慨:状元及第的荣耀,哪怕是直捣辽国老巢,全师凯旋,献捷太庙,也不能与之相!
然而据史记载,唐朝时候,考上考不上,全由主试官说了算,叫ldquo;通榜rdquo;。有时候主试官不想看卷子,干脆托给不相干的人来定榜单,甚至会找考生来写榜单。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辛未科考试中,主考官杜黄裳是第一次担任主考官,考试完毕一顿吵吵,众人不知所措。71岁老考生叫尹枢的,问了一句:ldquo;您hellip;hellip;啥意思?rdquo;考官答:ldquo;没有榜单啊。rdquo;原来考官懒得写榜单。尹枢说:ldquo;要不,我来吧。rdquo;主考官闻听大喜,立刻把这个ldquo;万分艰巨rdquo;的任务给了尹枢。尹枢接了纸笔,一挥而就写完了,就是状元栏还空着。考官问:ldquo;那状元是谁啊?rdquo;尹枢说:ldquo;状元啊,非老夫不可。rdquo;,于是提笔写下自己大名,他就这么成了第一了。
在道光年间大学士曹振镛也出了个惊人举措,事情的根源在于道光皇帝嫌披阅试卷实在太辛苦。曹振镛便让道光皇帝只看书法,并且挑试卷中的错别字,而对文采忽略不计。于是乎,考生们便在书法上大下功夫,避免涂抹出现,到了同治、光绪的时候,以至于优劣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一笔之肥瘦、一画之短长。
难怪老话说,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都是要见招拆招,才能在江湖上立足。尹枢71岁了,仅仅勤快了一点,就给自己整了个状元,而且是历史上年龄最大的状元。起那些年纪更大的,还在竭力考取功名,确实幸运。
二、拼的是寿命,102岁仍在考
千古华山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即光宗耀祖还能荣华富贵。因而 ldquo;科考rdquo;的考场上有很多ldquo;屡不中屡考rdquo;的考生,古稀之年还在颤颤巍巍应试的考生皆是。
创下中国古今考试史上ldquo;考生rdquo;年龄最高纪录的,是清代年过百岁的广东顺德老秀才黄章。据清代陈康祺在 《郎潜纪闻二笔》中记载,黄章参加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乡试时已102岁,已有重孙子了。黄章在提入考场的灯笼上写了ldquo;百岁观场rdquo;四个大字,由曾孙为之引导入场,并豪言:如有不中,105定也不中,到108岁必能登榜,誓将考试进行到底。
乾隆年间,皇帝为那些高龄考生ldquo;俱加赏赐rdquo;,曾多次赐予老年考生功名。乾隆三十五年 (公元1770年)江西乡试中,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三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后特ldquo;赏给举人rdquo;。
屡战屡败让人伤感,没办法就要找捷径,考试作弊是首选,但官府也不是吃素的。
三、斯文全扫地,防带小抄屁股也要查
古带科举,进场是要严查的,主要查是否夹带小抄。不像当下高考防护已经防到了牙齿。手机、手表等不允许带,进场时还要接受金属探测仪的检查。到座位上,需将身份证和准考证等按规定放好,接受监考人员检查。
古时科举都是纯手工检查,所有参加考试的士子,都得接受彻底的搜身检查,连考生头上的辫子也要解开来查,甚至还要查看屁股。
据《宋史middot;选举》,宋太宗淳化年间,为ldquo;革考官窝私之弊rdquo;,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ldquo;糊名rdquo;法,科考时在试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卷后再开拆弥封。不过,在古时封建官场的情况下,即便实行考卷弥封制度,还是有不法考官凭借辨认考生字迹作弊。
对科举夹带作弊,历朝都严厉禁止。尤其是到了清代,科场作弊之风益猖獗,为防范科场夹带作弊,清不仅对考生的衣着和携带器具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还就如何严格搜捡颁布了一道道政令。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自古考生和监考都在斗智斗勇,牛人也是层出不穷。
四、一人替八人考,科举无名却得作弊状元
如果在作弊界他自称榜眼,没人敢自称状元,他就是唐代作弊状元mdash;mdash;温庭筠。他出生在山西,是宰相温彦博的后人。温庭筠恃才自傲,根本没把科考放在眼里。年近四十方才放下身架,挤进科考大军。一直考到56岁,也没考上进士。在作弊现象最严重的唐朝,上至子弟、下至贫民百姓,加入到轰轰烈烈的作弊大军中。温大诗人的作弊手段堪称一绝,即使在主考官严密防守之中,他依然可以于众目睽睽之下替八个人写完考卷。他是牛了一把,主考官却跟着他到了血霉。
既然聊到科举作弊之风甚重,拿银子,势力谋取功名习以为常。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进士韩敬,人称ldquo;四万两状元rdquo;。雅称的由来是韩敬通过活动,花四万两银子买了个状元。于是凭一技之长,博美人一笑,被徇私点个状元到成了雅事。
五、做音乐达人,琵琶弹得好也能中状元
王维,20岁赴长安参加ldquo;高考rdquo;时,为了考中状元,投到唐玄宗的弟弟岐王门下。岐王就给王维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宴会上弹奏琵琶,以此博取太平公主的赏识。宴会那天,王维应手挥弦,一曲哀切《郁轮袍》,太平公主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岐王趁机把王维推荐给公主,说:ldquo;这是位书生,不仅通音律,而且诗作也无人能及rdquo;公主问王维:ldquo;子有所为文乎?rdquo;王维即献上怀中的诗卷,公主览诵未毕,就大惊道:ldquo;这些诗作都是我平素所喜爱的,以为是古人佳作,竟然都出于你之手!rdquo;于是急忙命王维换衣,待以上宾之礼。岐王便说王维希望此次ldquo;高考rdquo;能中状元,请公主多加关照。公主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立即派人把主考官召至府上,告诉他必须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于是高中状元。
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在那个时代,如果任性的考官碰到任性的考生又能碰撞出什么雷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